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6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7篇
化学工业   212篇
金属工艺   60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838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表征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矿化过程的差异,通过Sutherland理论下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E)和浮选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了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浮选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捕收剂消耗量下低阶煤-油泡浮选产率均高于低阶煤-气泡浮选产率。诱导时间测试表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35 ms)要明显低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93 ms)。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油泡表面的疏水性要强于传统浮选气泡表面的疏水性。然而,进一步利用Sutherland理论中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和浮选速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的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分别为9.67和8.46 ms,其与诱导时间测试仪分别测量的诱导时间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浮选过程中气/油泡的上升速度分别为23.26和22.68 cm/s,其远高于2015EZ型诱导时间仪测试过程中气/油泡碰撞速度(2.0 cm/s)。因此,诱导时间理论计算表明气泡-颗粒间的碰撞速度对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影响很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油泡浮选效果优于传统浮选的内在原因在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小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北方磷矿厂的选矿成本,提高浮选指标,东北大学研制了一种常温磷灰石捕收剂DN-6。为检测DN-6的浮选性能,进行了单矿物浮选试验,并通过Zeta电位检测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该捕收剂在磷灰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7.6,矿浆温度28 ℃,DN-6用量为166.7 mg/L的浮选条件下,捕收剂DN-6对磷灰石单矿物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7.59%。Zeta电位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H<4时,DN-6在磷灰石表面发生键合吸附。  相似文献   
3.
4.
5.
某矿山由于矿石性质的变化,硫含量不断升高,对浮选指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最大限度减少金属流失,降低尾矿品位,提高金回收率,进行了药剂制度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型高效捕收剂用量130 g/t及优化的最佳药剂制度下,生产中可获得金品位21. 40 g/t,金回收率85. 26%的金精矿,相比药剂制度优化前,在原矿金品位有所降低的情况下,金回收率提高了0. 96百分点,尾矿金品位降低了0. 03 g/t,且大幅节省了药剂成本,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6.
浮选药剂的研究是金红石浮选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接触角测试及吸附量测试,研究了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辛基异羟肟酸对金红石浮选行为的影响以及三种羟肟酸在金红石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辛基异羟肟酸在pH值分别为6.5、6.5、5.5左右时,对金红石纯矿物具有较好的捕收性能。金红石与三种羟肟酸均发生化学吸附,但苯甲羟肟酸捕收性能最好,回收率达到82%。   相似文献   
7.
8.
对云南某地低品位硅钙质胶磷矿进行正-反浮选半工业性试验,试验条件为:原矿含P_2O_5为15.11%,MgO 6.23%,磨矿细度-0.074 mm 91%,浮选矿浆温度13~15℃,试验用捕收剂CXY-P2由武汉工程大学提供。经试验确定A/B两方案,相应结果为:精矿品位为P_2O_5 30.42%(A)/28.10%(B);P_2O_5回收率为75.68%(A)/83.21%(B),选矿技术指标较好,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某硫化铜矿浮选过程中,进行了酯类捕收剂PZA与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Z200等对比研究,发现PZA对铜、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丁基黄药组合效果更佳。原矿铜、银品位分别为0.28%和8.50g/t情况下,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铜精矿Cu品位21.58%、回收率83.94%,Ag品位500.10g/t、回收率62.99%的技术指标,较好的实现了银在铜精矿的定向富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