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74篇
化学工业   146篇
金属工艺   160篇
机械仪表   58篇
建筑科学   177篇
矿业工程   1420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4篇
冶金工业   1499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攀枝花铁矿开采境界内铁矿石的动力学性能,利用动静组合分离式霍普金森杆实验系统,开展 4 种典型铁矿石的动态单轴压缩试验。 以动态强度、能量耗散、碎屑分布为切入点,分析 4 种矿石的动力学响应特征。 试验结果表明:4 种铁矿石的动态强度均具有明显的率效应,随冲击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所研究冲击速率范围内,中低 品位铁矿石的动态强度显著大于高品位铁矿石和表外矿的强度;随着冲击速率的增加,单位体积耗散能随之增大,且 单位体积耗散能的增加幅度与铁矿石的品位相关;基于分形理论分析 4 种铁矿石破坏后碎屑块度的分形维数,发现碎 屑块度的分形维数随冲击速率增大而增加;最后,分析了单位体积耗散能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发现二者呈现非线性正 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对每家进口铁矿石供应商的历史到港铁矿石品质波动率数据和装卸两港品质偏差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品质波动率的加权移动平均线,作为推断即将到港检验铁矿石的品质波动率的依据;然后根据判定的品质波动率大小来分配份样个数和份样重量;结合铁矿石粒度实时检测数据和该供应商历史到港铁矿石的粒度波动率数据,建立份样个数和份样重量的动态调整机制。该进口铁矿石取样优化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增加港口整体检验次数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以更好地整体把握港口卸载的铁矿石品质。  相似文献   
3.
王浩明  张成龙 《现代矿业》2020,36(7):162-164
内蒙古某铁矿石铁品位为34.47%,主要铁矿物为菱铁矿和磁铁矿,赤褐铁矿少量。为了确定该矿石中磁铁矿的高效回收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采用磨矿—弱磁粗选—再磨—2次弱磁精选—1粗1精3扫反浮选流程处理,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 50%,二段磨矿细度为-0.043 mm 90%的情况下,获得了铁品位为65.41%、回收率为32.61%的磁铁矿精矿  相似文献   
4.
为查明国外某高磷鲕状铁矿石的性质,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嵌布特征以及磷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含铁矿物为赤铁矿和磁铁矿,还有少量菱铁矿以及针铁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鲕绿泥石和方解石。矿石中48.61%的磷存在于磷灰石中,47.22%的磷分布于铁矿物中。铁矿物主要分布于鲕粒中,并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难以分离。大部分磷灰石存在于鲕粒中并被铁矿物包裹,粒度细且与铁矿物关系密切;存在于铁矿物中的磷均匀分布且无法用物理方法分离;少量的磷以纤磷钙铝石形式出现并被铁矿物包裹。鉴于矿石复杂的工艺矿物学尤其是磷的存在形式复杂,推荐采用直接还原—磁选工艺处理该铁矿石。  相似文献   
5.
张高杰  毕克俊 《现代矿业》2020,36(7):168-170
河南某难选赤褐铁矿石铁品位达4038%,主要脉石成分SiO2含量为1563%,有害元素硫、磷含量均不高;矿石中的铁主要是赤褐铁,其次是硅酸铁、硫化铁,磁性铁含量很低。为探索该矿石可能的开发利用工艺,进行了多种选矿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正浮选、直接反浮选、焙烧—弱磁选工艺均不能有效提高精矿铁品位;矿石采用焙烧—磨矿—弱磁选工艺处理,在矿样与焦炭粒度均为-2 mm,质量比为100∶4,800 ℃焙烧60 min,焙砂磨选细度为-0074 mm占90%,弱磁选磁场强度为4538 kA/m的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5584%、回收率为8922%的铁精矿;该精矿经再磨—弱磁精选,在再磨细度为-0074 mm为98%,弱磁精选磁场强度为3404 kA/m的情况下,可获得铁品位为5637%、回收率为8893%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某矿山贫磁赤铁矿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针对现开采部位矿石的性质和可选性问题,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可选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可得到精矿铁品位68.55%、精矿产率36.41%、金属回收率79.92%、尾矿品位9.86%的较好选别指标,说明矿石的可选性较好,为该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铁矿石烟气循环烧结的静态工艺模型,研究了富氧、焦炉煤气喷吹及其组合使用对铁矿石烟气循环烧结工艺的固体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准烟气循环烧结工艺中,焦粉单耗为44.284 kg/t,CO_2、SO_2和烟气排放量分别为339.123、1.306和2 060.478 kg/t;采用富氧率为7.0%优化工艺,焦粉单耗减少了0.64%,CO_2、SO_2和烟气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86%、10.34%和20.37%;采用焦炉煤气喷吹量为0.5%优化工艺,焦粉单耗减少了8.69%,CO_2、SO_2和烟气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06%、2.3%和2.74%;采用富氧率为7.0%,焦炉煤气喷吹比例为0.5%的综合工艺,焦粉单耗减少了9.59%,CO_2、SO_2和烟气排放量分别减少了11.84%、9.57%和22.65%.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铁矿石磁化焙烧技术与装备存在焙烧产品质量差、产能低、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创造性提出了一种“预热-蓄热还原-再氧化”悬浮磁化焙烧新工艺。该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广、焙烧产品质量均匀、回收率高、生产能耗低、无污染等特点,适合处理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及其混合型难选铁矿石。通过多年的潜心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形成了非均质矿石颗粒悬浮态流动控制、蓄热式高效低温还原、铁物相精准调控与余热同步回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建成了500kg/h复杂难选铁矿石悬浮磁化焙烧-高效分选半工业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以往铁矿石中磷和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需要分别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在使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时,常会因钒、砷等的干扰使得磷测定结果不准确,需要将样品再处理后才能测定。实验采用石墨垫底铁坩埚,碳酸钠和硼酸混合熔剂高温熔融铁矿石,使铁矿石样品分解彻底,再分别采用铋磷钼蓝和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和二氧化硅含量,从而实现了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联合测定铁矿石中磷和二氧化硅。干扰试验表明,在高温熔融时,石墨可将钒(V)还原为钒(III),使样品中钒不干扰磷的测定;显色液中加入15mg硫代硫酸钠溶液可将砷(V)还原为砷(III),继而消除砷对磷测定的干扰。磷的质量浓度在0~3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42×104 L·mol-1·cm-1;二氧化硅的质量浓度在0~5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342×103 L·mol-1·cm-1。方法中磷和二氧化硅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6μg/mL和0.0081μg/m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6个铁矿石标准样品中磷和二氧化硅,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5%,相对误差小于2%;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2%,相对误差小于1.5%。按照实验方法测定5个铁矿石样品中磷和二氧化硅,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小于7%,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1%;磷和二氧化硅的测定值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检测铁矿石组分中科学合理的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既能大幅度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又能有效消除非均质效应,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度。基于此,文章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原理和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具体的应用过程,希望能够对从事铁矿石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