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9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电工技术   127篇
综合类   1042篇
化学工业   191篇
金属工艺   603篇
机械仪表   2844篇
建筑科学   530篇
矿业工程   475篇
能源动力   8731篇
轻工业   68篇
水利工程   37篇
石油天然气   531篇
武器工业   267篇
无线电   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0篇
冶金工业   112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2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828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689篇
  2000年   639篇
  1999年   500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18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60篇
  1993年   412篇
  1992年   390篇
  1991年   400篇
  1990年   329篇
  1989年   40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控制双燃料发动机的NOx排放,采用电控共轨柴油机在缸内直喷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引燃甲醇预混气,实现双燃料燃烧模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测量技术,研究了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转化器对PODE/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燃烧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低负荷时的缸内最高温度降低,高负荷时的缸内高温持续时间缩短,并且甲醇的加入使得发动机排气温度降低,最终导致双燃料燃烧生成的NOx量降低,而m(NO2)/m(NOx)却显著提高。经过DOC催化后,PODE/甲醇双燃料和纯PODE压燃2种模式下的NOx排放量均有所增加,PODE/甲醇双燃料模式的NO2与NOx的质量比(m(NO2)/m(NOx))明显降低,而纯PODE压燃模式的m(NO2)/m(NOx)升高。PODE/甲醇双燃料和纯PODE压燃2种模式下,当NH3与NOx的摩尔比(n(NH3)/n(NOx))为1.2时,SCR催化转化器对NOx的转化效率达到最高(57.3%),进一步增加尿素喷射量会导致NH3排放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试验平台,以0号柴油、煤基费托合成柴油(F-T柴油)和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为基础燃油,研究0号柴油、F-T柴油及F90P10(PODE体积分数为10%)和F80P20(PODE体积分数为20%)4种燃油在不同的起动瞬态变化条件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分析F-T柴油/PODE掺混燃料对混合动力柴油机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时起动燃烧首循环的缸内压力、放热率和压力升高率峰值都有所降低,燃烧持续期增大;冷起动工况下,CO、NOx排放峰值在24 V原机起动时分别降低42.3%和32.4%,800 r/min拖动起动时分别降低50.9%和55.0%,而碳烟峰值略有升高;热起动工况下,CO、NOx和碳烟排放峰值在24 V原机起动时分别降低66.4%、64.5%和34.4%,800 r/min拖动起动时分别降低57.0%、48.6%和24.8%.与F-T柴油相比,随着PODE体积分数的增大,起动中CO和NOx排放峰值略微增大,但碳烟排放大幅降低,弥补F-T柴油在冷起动时碳烟排放升...  相似文献   
3.
利用GT-Power进行建模,探究独立式与一体式两种电增压方式对米勒循环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两种电增压都可以拓宽米勒循环的应用范围,一体式电增压适用于过量空气系数高的工况,独立式电增压适用于过量空气系数低的工况。与高转速大进气量工况相比,低转速小进气量工况使用电增压能获得更好的增压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发动机试验台架,进行了负荷特性和外特性试验,研究了加装柴油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catalyzed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CDPF)+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集成式后处理系统前后对农用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测试工况下,集成式后处理系统加装后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无明显影响。DOC对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和CO排放起主导作用且使二者平均降低80%以上,其转化效率随负荷增加而增加。DOC前后NOx无明显变化但DOC提高了NO2/NOx比例,有利于被动再生和SCR的NOx转化。DOC+CDPF使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质量和颗粒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减少达95%以上,同时改变了PM粒径的分布,使CDPF出口核模态颗粒物比例增加而积聚态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轴瓦实验台连杆发生断裂,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及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夹杂物等材料检测分析判断其为疲劳断裂。通过受力分析确定危险截面,并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连杆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连杆小头在平行于接合面且靠近内壁处开设的螺纹孔引发的应力集中是造成本次连杆断裂的根本原因。据此对连杆结构进行了改进,实施了取消螺纹孔等改进方案,耐久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某型大功率柴油机的排放值不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的要求,为此,对该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燃烧系统、增压系统和后处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匹配。优化喷油策略,使柴油机的PM、CO和HC排放降低到非道路国四限值以下;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以降低NOx排放。标定试验结果表明,升级后的柴油机满足非道路国四排放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控制系统受到时滞问题影响,导致系统开度走势与设定走势不一致、废气再循环效果差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LS-SVM的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控制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40针作为电控单元核心部件,利用位置传感器向系统发送负载信号,利用温度传感器来传输信号并反馈至D/A转换器;在D/A转换器中,反馈信号以串行或并行方式进入寄存器,并在转换后输出电流电压,控制系统阀门在排气再循环时的开启;伺服泵采用冷却系统,为系统提供液压动力源;利用自适应LS-SVM原理计算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控制目标边界值,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基础上,利用求解线性方程组进行优化,消除了控制误差;根据控制差的大小,调整控制系统的输出值;由试验结果可知,该系统开度走势与设定开度走势一致,且与设定开度误差为1开度,说明使用该系统具有良好稳态特性,有效克服了系统中时滞问题,废气再循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调节柴油机转速,采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MRAC)策略扩展的离散时间积分最小控制综合(discrete-time minimum control synthesize integration, DTMCSI)算法,来达到转速动态快速跟踪和闭环控制稳定的效果。将自适应算法在已完成精度验证的柴油机转速模型上进行仿真验证后,与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 PID)控制策略进行比较,并将该算法在快速控制原型系统搭建的试验平台上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快速跟踪转速变化和抗干扰能力,控制性能达到国家二级电站标准,可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姜斌  姜伟波  王雪艳  马旗  王立萍 《内燃机》2022,(2):19-23+46
柴油机整机设计初始阶段,根据柴油机工作环境及使用工况,搭建基于定型产品的冷却系统模型,并优化设计柴油机冷却系统的工作流程。基于热平衡理论,对整机热量分布状态进行数据分析和软件模拟,确定冷却系统的换热指标参数。基于流体热交换理论,对柴油机冷却系统进行工作能力计算,确定匹配柴油机冷却系统换热性能要求的水泵、中冷器、机油冷却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柴油机高原试验台架,在80 kPa、90 kPa、100 kPa大气压力下进行了柴油机外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下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对柴油机的进排气参数、动力性、经济性、燃烧性能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SCR会使进气流量下降,排气背压升高,功率和转矩下降,油耗升高,排气温度升高,排气流量下降,而HC、CO、NOx与碳烟等污染物排放显著下降。不同海拔下加装DOC+SCR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对排气温度、排气背压、有效燃油消耗率与SCR转化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加装DOC+SCR后,80 k Pa、90 k Pa、100 k Pa下的排气温度分别平均升高7.35%、7.21%、7.11%;排气背压分别平均升高28.02%、27.08%、26.81%;有效燃油消耗率分别平均升高1.64%、2.87%、2.94%;外特性工况下SCR最大转化效率分别为88.86%、86.11%、84.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