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2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28篇
电工技术   88篇
综合类   261篇
化学工业   212篇
金属工艺   1575篇
机械仪表   281篇
建筑科学   108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38篇
轻工业   101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92篇
武器工业   45篇
无线电   2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0篇
冶金工业   765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6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某柱塞泵工作中发生柱塞卡滞,经显微形貌观察、光谱分析、电子探针面扫描分析和显微硬度分析等,确定柱塞卡滞的根本原因为原材料组织中存在严重的网状共晶碳化物,降低了强度和韧性,增大了柱塞球面表层的脆性,进而导致了球面部位的接触疲劳抗力下降。严重的疲劳磨损与接触疲劳造成了柱塞球面脱层破坏,由此产生的金属碎屑进入柱塞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处,进而限制了柱塞的自由运动。  相似文献   
2.
奥陶系灰岩+厚隔水层夹薄层灰岩+煤层的地层结构模式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煤田带压开采的典型存在形式。尽管隔水层巨厚,由于其中夹有薄层灰岩含水层,导致深部开采时突水灾害仍然频发。由于突水系数的局限性,依据隔水层厚度、底板破坏带高度与奥灰导升带高度之和、突水系数将底板隔水层类型综合划分为极薄、薄、中、厚及巨厚5种类型,淡化突水系数在极薄、厚及巨厚隔水层中的应用。阐述了薄层灰岩在串连奥灰与煤层形成水害的独特作用,定义了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概念及突水模式,总结了其五维度特征,概括为充水水源的总源递进、充水通道的面状分散、充水强度的台阶增长、充水时间的滞后出水、充水水源水质的交换吸附,阐明了奥灰水渗透、扩容、压裂、导升经薄灰中转储运形成面状散流的突水机理,提出了相应的突水危险性评价公式P_03σ_3-σ_1-P_p+R_m。针对巨厚隔水层且传统井下底板加固甚至区域治理仍无法完全控制深部突水的现状,创新了全时域与全空域四维度奥灰及薄灰水害的"全时空"综合防治理念,空域上井上下相结合、奥灰及薄灰多层次区域治理与井下薄灰钻孔探治验相结合的全空间多层次立体网状防控布局,创建了全空域立体交叉网络探查、治理、验证、补充的"全空域"立体防治模式,形成了条件评估、探治验补、检验评价、监测保障的全时域"四位一体"技术质量控制流程,创立了"四位一体"立体网状全时空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防治方法。以邯邢矿区梧桐庄井田2603工作面为工程案例,确定奥灰顶面以下40~60 m和20~30 m、薄灰大青和山伏青灰岩为目标实施多层段地面超前区域治理及补充治理,配合野青和山伏青为目标井下补充治理和验证,形成立体网络治理;采用奥灰薄灰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确定治理目标,用地面区域探查治理、补充探查治理以及传统井下查缺补漏验证前期治理效果,以治理效果检验、底板完整性评价、突水危险性评价、涌水量预测、排水能力评价等全面评估能否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取水文监测、微震系统、矿压系统等综合监测手段紧盯薄层灰岩关键层,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热膨胀仪、洛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弹簧钢55SiCr的组织和相变点以及残留奥氏体和碳化物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55SiCr弹簧钢淬火后残留奥氏体以块状分布在基体上;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残留奥氏体减少并呈粒状和薄膜状分布;C在残留奥氏体中富集,使其稳定性增强;Si抑制了碳化物的析出,提高了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低温回火时,Si延缓了渗碳体析出;高温回火时,C原子扩散速率提高,促进渗碳体析出,引起体积的收缩。慢速加热回火时,C有足够的时间扩散,从而促进渗碳体的形成,使渗碳体的形成温度提前;快速加热回火时,C来不及扩散,抑制了渗碳体的析出。回火加热速率一样时,试验钢的硬度随回火温度的提高而下降。当回火温度为400 ℃时,硬度值最大为51 HRC;当回火温度为650 ℃时,硬度值最小为37 HRC。当加热速率为0.1 ℃/s时,硬度值最小为33 HRC;当加热速率为200 ℃/s时,硬度值最大为40 HRC。  相似文献   
4.
1.避免晶间腐蚀 引起晶间腐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针对立式储罐的施工特点,有效可行的避免晶间腐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选用超低碳或添加了钛和铌合金的焊条。选用超低碳或添加了钛和铌合金的焊条,利用钛和铌优先于铬与碳形成稳定的碳化物,从而阻止形成富铬碳化物,减少晶间腐蚀。但在母材不是超低碳不锈钢的情况时,采用超低碳或添加了钛和铌合金的焊条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因为熔合比的作用将会使母材向焊缝中增碳,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5.
无线网状网及相关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描述了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 Networks)拓朴、网络架构和协议,分析了其优点,对相关标准作了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6.
以下十大无线通信技术今年在美国引起了关注,它们是WiMAX、WiFi网状网拓扑、客户轮廓管理、安全性、移动/WiFi漫游、企业的WiFi交换与管理、按键通话、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与界面的开发、UMTS/WCDMA和软件定义的无线电.  相似文献   
7.
徐金灵 《真空》2002,(3):44-46
利用航天工业行业标准及测试设备对一定真空度条件下的聚胺脂网状泡沫在常温及加温两种不同工况时的出气情况进行测试;对两者的放气量进行比较;对放气机理进行分析探讨。此工作对高真空连续卷绕网状泡沫镀镍设备的真空系统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共晶碳化物团球化对铸铁激光熔敷层抗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铸铁表面大面积激光熔敷层抗裂性问题,通过冶金因元素控制熔敷层组织形态在熔敷材料中加入碱金属元素钾,研究了在激光快速加热条件下钾对铸铁激光熔敷层组织团球化的影响,进而分析了该球状组织对熔敷层抗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熔敷金属内钾含量增多熔敷层内共晶碳化物组织呈球状及孤岛状,这种组织明显提高了熔敷层抗裂性,此外大量的渗碳体组织确保了熔敷层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获得了无裂纹的大面积搭接熔敷层,其对应合金系统为Fe-C-Si-Ni-K。  相似文献   
9.
通过冲击磨损试验,测试了变形低铬半钢耐磨性,并对其磨损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钢变形后经适当的余热热处理可获得较高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春,我没去北京参加读者联谊会,为的是应付一单非常棘手的BS大天线工程。按我的习惯,前前后后的整个过程,都叙述在笔记里,记录在相机中。这些工程日记,已经尘封太久了。今天再次翻开来读,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我挑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没做什么修改,只是重新配置了图片,并对文中涉及到的人名,作了必要的处理。关于9米网状Ku天线的原理和结构,一直被业内人士怀疑,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在本文中,有关9米网状Ku天线技术方面的探讨,并不是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翻7年前本刊相关的文章,早有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