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32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479篇
电工技术   76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095篇
化学工业   1277篇
金属工艺   197篇
机械仪表   346篇
建筑科学   5722篇
矿业工程   1757篇
能源动力   504篇
轻工业   1733篇
水利工程   778篇
石油天然气   635篇
武器工业   46篇
无线电   70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45篇
冶金工业   346篇
原子能技术   489篇
自动化技术   104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574篇
  2014年   1296篇
  2013年   1095篇
  2012年   1216篇
  2011年   1301篇
  2010年   1139篇
  2009年   1165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1057篇
  2006年   765篇
  2005年   794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然是紫砂壶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之一,体现了中国独特又朴素的自然审美观念。"铁树开花"一壶对自然进行了真实模仿,在展现传统审美特征的同时产生了创新效果,结合这一主题的文化内涵,在自然、文化与创新之间的融合中完成艺术构建,揭示了紫砂壶兼容并包的艺术态度。  相似文献   
3.
苏林军  佟友 《矿山机械》2020,48(4):71-73
铁煤集团大兴矿(以下简称"大兴矿")2019年产240万t,井田位于铁法煤田的西南角,火成岩侵入及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破坏程度严重[1-2]。受火成岩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大幅增加[3-4],渗透性能差,力学强度低,煤的含水率低,自然发火期较短,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采煤过程中,防治自然发火是重中之重,综采设备在设计初期未考虑实施灭火的操作空间,为此,笔者提出通过改造综采设备增加实施灭火的操作空间,降低出现自然发火灾害时防治的难度,保证采煤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宽  阎昌琪  曹夏昕 《化工学报》2020,71(7):3060-3070
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实验工质,在低压低流速自然循环工况下开展了单面加热可视化窄矩形通道内的过冷沸腾摩擦阻力特性实验研究。实验中测量了实验段内的压降数据,并通过高速摄影仪拍摄了窄矩形通道内的气液两相图像,提出了过冷沸腾条件下的两相摩擦压降的剥离计算方法。基于本实验中获得摩擦压降数据,对分别基于均相流模型和分液相模型的经典两相摩擦压降计算关系式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等效黏度计算方法的均相流模型计算结果比实验值明显偏小;而分相流模型中,Sun and Mishiba关系式和Tran关系式均能够较好地预测摩擦阻力,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在±15%以内。结合实验数据,以分相流模型方法为基础,考虑全液相Reynolds数、Martinelli参数和Laplace数的影响,获得了计算分液相折算系数的经验关系式,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平均相对误差在10%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李晋 《煤》2020,29(9)
为实现沁裕煤矿15号易燃煤层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5103工作面为例,提出采空区遗煤自燃综合防治技术,设计增大高抽巷抽采流量、埋管灌注黄泥浆、封堵上下隅角、喷洒阻燃剂等作为日常防火措施,注氮系统作为采空区灭火措施,应用期间束管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防灭火措施能够抑制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反应,防止采空区自燃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6.
杨涛 《河北化工》2015,(2):53-56
通过煤炭自然氧化程序升温实验,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系统等设备,对比分析煤样中通入不同浓度CO2条件下的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针对性分析研究CO2对阳煤二矿易自燃高瓦斯的15号煤层氧化自燃的抑制性能。研究表明:CO2对阳煤二矿15号煤层煤样自然氧化发火过程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尤其是20%浓度的CO2对煤样高温氧化阶段的抑制作用强烈;CO2的注入驱离了煤样中的O2,降低了煤样中O2浓度。同时,延迟推后了CO、CH4等自然氧化产物出现,且其浓度低于未注入CO2的煤样,降低了煤样的耗氧速率和CO产生率,抑制和延迟了煤样自然氧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东滩煤矿通风系统阻力分布情况,选择东滩6303采煤工作面和3306工作面两条主测路线和多条辅测路线进行通风阻力测定,东滩6303采煤工作面和3306工作面通风系统总阻力分别为2195Pa和2827Pa。针对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和现场调研结果,将3306工作面作为下一步通风系统优化的重点。分析了全年不同月份中煤矿自然风压对通风系统造成的影响,为下一步通风系统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标准生活》2015,(10):92-96
<正>陕西苹果,天生丽质。它生长在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的渭北黄土高原犹如黄土高原上缠裹的一条绿色的"金腰带",蔚为壮观。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陕西苹果"色泽艳丽、角质层厚、果肉香脆、酸甜适度、耐贮运"的品质特征。【产品概况】产品名称:陕西苹果国家公告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第91号保护范围:陕西渭北优生区29个县(市、区),包括陕西渭北地区宝塔区、富县、宜川、洛  相似文献   
9.
海洋核动力平台因其突出的安全性已成为当今核能领域热点研究问题之一,但在海洋等非惯性条件下会使一回路系统的热工特性发生变化。针对此问题,本文对几种典型的一回路系统在摇摆条件下的自然循环流量波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分别建立典型的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的一回路系统模型布置方案,并同时考虑摇摆中心的位置,根据流体动量守恒方程,得到不同状态下一回路系统内的流量变化规律。对于单堆双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上/中/下部位置时,环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13.2%/11.2%/9.5%,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0.9%/0.8%/0.6%;对于单堆三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下部时,环路流量和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9.2%和0.8%;对于单堆四环路系统,摇摆中心在船下部时,布置方案1和方案2的环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9.5%和9.2%,堆芯流量波动幅度分别为0.9%和0.7%。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单堆双环路的设计布置方案是最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XRD、SEM、残余应力测试仪、维氏硬度计、测长机等手段对合金物相、微观组织、残余应力、硬度、线膨胀率进行表征,研究自然时效对GT35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T35合金在自然时效过程中,增强相TiC的形貌与粒径没有明显变化。当自然时效时间小于15天时,GT35合金的硬度、残余应力与线膨胀率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自然时效超过90天后,GT35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趋于稳定,其硬度、残余应力和线膨胀率分别为945.7 HV5、-184 MPa和-2.2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