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0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541篇
电工技术   102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22篇
化学工业   3325篇
金属工艺   444篇
机械仪表   213篇
建筑科学   241篇
矿业工程   189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886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706篇
武器工业   133篇
无线电   4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03篇
冶金工业   265篇
原子能技术   84篇
自动化技术   2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808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韦尧  杨宏珊  于毅  张毅 《丝绸》2022,(3):124-132
春水秋山纹自辽代以来,便是中国装饰纹样中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纹样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其狩猎生活的艺术创作产物。本文以辽金元时期织绣品中的春水秋山纹为研究对象,依托实物样本图片,结合相应文献资料,厘清春水秋山纹概念,对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的题材类型、造型手法和构图方式进行整理和总结,并进一步结合实例归纳总结出春水秋山纹的艺术特征与文化意蕴。研究表明,织绣品中春水秋山纹民族风格鲜明,其纹样的艺术表征呈现出“狩猎之景”的题材选择、“以情写景”的表现手法和“整体统一”的构图形式,展现了游牧民族浓郁丰富的北国风情、别具一格的游猎风尚及各民族文化间交互融合的艺术魅力。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深入研究民族艺术文化价值提供一定的借鉴和途径,为现代创新设计提供相应的纹样素材和风格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选择适合虾头蛋白变性程度的表征方法,本研究以虾头中提取的混合蛋白为材料,在100 ℃下加热处理一定时间,通过溶解度法、SDS-PAGE法、圆二色谱法、荧光光谱法等定量表征蛋白质变性程度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溶解度法、SDS-PAGE法、圆二色谱法、荧光光谱法在表征加热过程中虾头蛋白变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不同浓度的虾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变性程度都呈S型上升趋势,但在加热1~4 min之间变性速率存在差异,其中蛋白溶解度的变性程度对加热时间的灵敏度最为显著。这表明选择溶解度作为表征虾头蛋白变性程度的方法更加便捷。研究结果为食品加工过程中表征蛋白变性程度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五唑金属盐合成中分离纯化困难等问题,以芳基五唑C—N切断反应后处理所得五唑钠水溶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沉淀法对五唑金属盐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结果表明,五唑钠水溶液中含有大量有机酸盐,以及硝酸钠、氯化钠等无机盐杂质。与N5负离子相比,有机酸根更易与金属离子形成沉淀,从而影响五唑金属盐析出。将五唑钠水溶液调节为酸性,萃取除去有机酸盐后加入氯化钴,成功沉淀得到五唑钴金属盐。研究发现,pH值越低,有机酸盐的去除效率越高,五唑钴纯度越好。确定了五唑钴的适宜分离纯化条件:pH值为3,氯化钴与原料4-氨基-2,6-二甲基苯酚(1)的摩尔比为0.26∶1。离子色谱表明,所得五唑钴经简单重结晶后纯度高达97.9%。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沉淀法对其它五唑金属盐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沉淀法亦适用于五唑铁、五唑亚铁和五唑铜等金属盐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4.
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sheets, MON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二维多孔材料,具有超薄厚度、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节及大量可接触的不饱和配位点等优点,被应用于分离、导电、传感、催化等诸多领域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MONs的制备、表征及其异相催化相关研究进展.MONs的制备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策略,自上而下策略操作简单,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块状MOFs剥离成MONs;自下而上策略适用范围广,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合成MONs.另外,从结构组成、微观形貌、宏观性质等方面对MONs的表征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讨论.介绍了MONs异相催化主要在有机转化中的应用,包括催化氧化反应、Knoevenagel反应、CO2环加成反应及氢化反应等.最后指出了MONs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纸基微流控芯片刻蚀法制备条件,并研究改性滤纸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方法 制作压切式模具,结合模切机压切出亲水基底模型,考察硅烷化修饰时间、不同型号滤纸、三甲氧基硅烷溶液浓度、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和刻蚀时间对纸基微流控芯片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角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EDS)分析纸基微流控芯片改性前后的表面微观结构和元素变化,再将纸基微流控芯片用于沙门氏菌检测比色分析。结果 选用Whatman No.1滤纸作为最佳疏水基底,三甲氧基硅烷溶液最适浓度为8%,浸泡时间为3 min,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溶液为亲水通路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最适浓度为1%,最佳刻蚀时间为4 min;SEM显示了滤纸改性后其表面生成一种膜状结构;EDS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疏水剂处理滤纸Si含量达到0.87%,亲水化处理后Si含量降为0.25%,刻蚀效果显著,比色法检测沙门氏菌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得到了刻蚀法制备的纸基微流控芯片的最优条件,并成功应用于比色法检测沙门氏菌,研究将为其微量化、低成本、便捷化的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纳米塑料是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微小的粒径使其极易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 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针对食品中微纳米塑料的高效、高灵敏度分离及表征方法是目前食品安全、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总结了从食品基质中分离提取微纳米塑料方法(密度浮选、膜分离、化学消解), 并对不同质谱技术(热分析耦合质谱法、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电喷雾质谱)表征微纳米塑料的优势及局限性展开了系统的综述, 旨在为食品基质中微纳米塑料高效表征的深入研究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铝/铜异种金属激光焊接工艺已成为化工、制冷、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电子电器元件制造的关键连接技术,但高反射率使得这两种金属对于激光的吸收率非常低,焊后依然会出现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使力学性能急剧降低。材料表征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及应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目的就是要了解、获知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机器视觉技术(VMT)可有效解决动力电池模组激光焊接合格率低的问题,光学发射光谱法(OES)能识别熔池最丰富元素化学元素,激光诱导荧光(LIF)可充分发挥激光焊接的效益优势,快速、灵敏地检测出高功率激光加工金属过程中合金元素之间的蒸气压差造成的非均衡合金元素损失,从而检测出机械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清晰观察到铝/铜异种金属激光焊缝微米级/纳米级微观结构特征,显著弥补光学金相显微镜在放大倍数上的局限性,为失效机理的推断提供科学的试验证据;高精度表征手段TEM尚未见用于铝/铜激光焊接组织的表征,期待未来可作为有机补充,进一步研究铝/铜激光焊接的物理冶金过程的本质特征。X射线能谱分析(EDS)采用定点分析、线扫、面扫等方式表征铝/铜异种金属激光焊缝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云服务平台产品设计知识发现系统,同时进一步提升需求与服务的匹配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BERT)和随机Lasso的产品关键设计特征识别方法.首先,实验采用真实产品用户反馈数据集并对其进行人工标注,以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为基础,建立输出层以训练设计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实现对显性设计特征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性能,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为90.55%、97.16% 和93.68%.同时,提出一种知识迁移思想,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利用随机Lasso算法挖掘其中蕴含的关键设计特征并加以重用,实现了对隐性设计特征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9.
纳米气泡是直径在1μm以下的气泡,已被证明可以在固液界面、体相中长期稳定存在。基于跨越气液界面的拉普拉斯压强定理,气泡无法保持热力学稳定,将在微秒的尺度上消失。然而,大量试验报道,体相纳米气泡可以长时间稳定存在。目前,关于纳米气泡的产生技术、表征手段和相关的稳定机制已被世界各国的课题组竞相报道。该综述对现有纳米气泡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体相纳米气泡的研究进行总结概述。首先,总结了体相纳米气泡产生和表征的主要方法;其次,介绍了体相纳米气泡的稳定机制;再次,概括了体相纳米气泡的试验应用情况;最后,对体相纳米气泡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汪林  蒲思淇  王明新  薛金娟  韩莹 《化工进展》2022,41(4):2171-2179
化学氧化可快速高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但很少关注研究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残留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本文以过碳酸钠(SPC)为氧化剂,以柠檬酸(CA)/硫酸亚铁[Fe(Ⅱ)]为催化剂,分析了其对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分析了柴油中不同组分的降解特征,通过残留初始总石油烃(TPH)有效性和浸提液生物毒性变化提示不同处理的环境风险,通过有机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修复前后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SPC单独处理效率较低,CA/Fe(Ⅱ)显著提高了TPH去除率。FTIR光谱表明,处理后土壤样品的Si—O—Si、C—H和—OH振动增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图谱表明,残留TPH组分主要为长链烷烃(C16~C21)。羟丙基-β-环糊精(HPCD)浸提液发光抑制率随着浸提液pH的增加而增加,表明SPC投加量过多产生的强碱性对土壤生物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增加CA投加量对TPH去除率的促进幅度大于SPC和FeSO4,且有助于降低残留TPH的生物有效性和提升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采用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应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并对修复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