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7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69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1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李育彪  李万青 《金属矿山》2018,47(12):84-88
随着淡水资源的匮乏,选矿回水逐渐用于浮选黄铜矿,回水中存在的杂质离子会影响黄铜矿浮选指标。因此,以Na+、Ca2+、Al3+为例,研究不同价态的杂质离子对黄铜矿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Cl对黄铜矿可浮性有较强的促进效果,高浓度CaCl2黄铜矿可浮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AlCl3对黄铜矿可浮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影响不显著。黄铜矿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及物相图表明:高浓度NaCl阻碍气泡兼并,增加矿浆起泡性,压缩矿物表面双电层,减小气泡到达矿物表面的能量壁垒,促进气泡-颗粒的附着,提高黄铜矿可浮性;CaCl2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是在溶液中形成了亲水的Ca2+羟基络合物(Ca(OH)+),通过很强的亲和力吸附于黄铜矿表面,降低了黄铜矿表面的Zeta电位负值,进而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抑制黄铜矿浮选;AlCl3黄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形成的亲水氢氧化铝沉淀附着于黄铜矿表面,导致黄铜矿表面疏水性减弱,但由于形成沉淀浓度较低,对黄铜矿表面电位和浮选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3.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效率均比L f的好。通过对不同浸矿时间黄铜矿浸出渣的XRD检测并结合黄铜矿浸出过程反应步骤的分析表明,2种细菌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机制相同,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反应温度是影响同类成因黄铜矿浸出率和代谢产物差异的主要原因。S t作用下浸出后期黄铜矿表面有黄钾铁矾生成,而L f浸出体系黄铜矿表面主要是S的不断积累。同种浸矿菌种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时,矽卡岩型黄铜矿在浸出第15 d有S生成,斑岩型黄铜矿在S t浸出体系S生成的时间更晚,在L f浸出体系S的生成量则更少,推测矿物性质是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苯甲醇、对甲基苯酚、二硫化碳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合成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基黄原酸盐——苯甲基黄原酸钾(BzX)和对甲基苯基黄原酸钾(MPX),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二硫化碳与苯甲醇或对甲基苯酚优化的摩尔比为4 GA6FA 1,MPX优化的反应温度为30℃时,BzX优化的反应温度为25℃。采用单矿物浮选试验考查了两种药剂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BzX的浮选性能优于MPX。采用DFT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药剂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证实了两种药剂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钨业》2019,(3):17-23
界牌铜钨多金属矿是南岭成矿带西段越城岭矿集区一典型的夕卡岩型铜钨共生矿床,为综合回收利用铜、钨资源,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光学显微镜观察、化学多元素分析、化学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矿区夕卡岩型铜钨矿石的工艺矿物学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矿石中可回收利用的元素为Cu和W。铜主要以黄铜矿矿物形式存在,最高回收率为95.15%;钨主要以白钨矿矿物形式存在,最高回收率可达95.64%。  相似文献   
6.
四川会理红泥坡铜矿是康滇铜矿带新发现的大型铜矿,矿石不仅有较高的铜品位,而且富集钴、钼和铁等元素.为合理利用红泥坡铜矿,进行了该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矿石中铜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铜矿,黄铜矿主要呈他形粒状或他形粒状集合体形式嵌布在矿石中;矿石中钴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少量赋存于辉砷钴矿;矿石中钼主要赋存于辉钼矿中,但其矿物量太低,不利于经济回收钼;矿石中含较高的磁铁矿,可作为伴生组分回收.  相似文献   
7.
河北某铜尾矿含铜0.076%,其中原生硫化铜占总铜的81.26%,其次为次生硫化铜,占总铜的12.21%。大部分为硅酸铁和碳酸铁。大部分黄铜矿的粒度较细,在5~10μm,少部分在30~100μm,其解离度较低,为35%左右,主要被包裹于脉石矿物中。为了确定该尾砂的可选性,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原矿的浮选泡沫产品为载体,带动尾砂中的细粒黄铜矿进行分支载体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18.07%的铜精矿,其中尾砂中铜综合回收率为20.41%,原矿中铜回收率为73.17%,该选矿指标比尾砂和原矿样单支浮选获得的选矿指标好。  相似文献   
8.
河南某钼矿石属于浸染状细晶型钼矿,矿石中Mo品位为0.12%、含Cu 0.04%、含S 2.32%,含量均较低,综合回收难度较大。为有效回收利用矿石中的有价金属,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的主要可回收的金属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矿石中的辉钼矿以细板片状、针柱状被石英包裹,粒度细小;黄铜矿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密切,粒径为0.02~0.05 mm;黄铁矿中常包含乳滴状黄铜矿或细粒磁黄铁矿,粒径为0.10~0.70 mm。基于矿石特性,选取实验室研制的辉钼矿捕收剂团聚油、铜抑制剂TY以及非硫化矿抑制剂EMY-01,采用"阶段磨矿浮选分离铜钼—铜钼分离尾矿浮选富集铜—选钼尾矿浮选硫"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了Mo品位49.73%、Mo回收率91.17%的钼精矿,S品位50.75%、S回收率90.78%的优质硫精矿,以及Cu品位16.20%、Cu回收率36.45%的铜精矿,指标优异,实现了该细晶型钼矿中有用矿物的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9.
硫化铜铅矿石的浮选分离问题是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针对浮选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从无机抑制剂、有机抑制剂、组合抑制剂和新型抑制剂四个方面,对硫化铜铅矿石浮选分离中铅抑制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分析指出,利用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开发出新型铅抑制剂,使用组合抑制剂是未来硫化铜铅矿石浮选分离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四川某铜铁矿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采用一粗二精一扫铜浮选,一粗一精铁磁选、中矿再磨再选的选别流程,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22.50%、铜回收率90.38%,铁精矿TFe品位60.20%、铁回收率88.20%的指标,该铜铁矿资源得到了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