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63篇
电工技术   150篇
综合类   96篇
化学工业   491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48篇
建筑科学   116篇
矿业工程   91篇
能源动力   58篇
轻工业   205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136篇
无线电   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3篇
冶金工业   110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在线汞测试方法,以山西省低热值煤电厂中掺烧的煤泥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研究煤泥中汞的热转化行为差异及共性特征、影响煤泥热转化过程中汞迁移的关键因素,以揭示煤泥热转化过程中汞污染物的迁移机理。结果表明,同一种煤泥,相同气氛,800、900、1 000 ℃下,燃烧温度对煤泥中的汞的释放比例没有变化;相同温度,汞的释放比例为氮气>空气>氧气。3种煤泥在相同燃烧条件下,汞的释放特征相似,元素汞的释放量和释放比例差异较大。释放量与煤泥中的汞含量正相关,释放比例与煤泥中汞的赋存形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全面系统分析我国水产品总汞污染状况及其特征,进行污染评价及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2010—2020年已发表的覆盖全国的水产品监测大样本数据,分析其汞污染特征并依据居民膳食消费量利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评估汞的健康暴露风险。结果 水产品有效样本量共计19 531件。整体上,水产品的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海水产品总汞含量显著高于淡水产品,部分鱼类及海水贝类、淡水甲壳类的汞含量达到轻、中度污染水平,南海区域海水养殖鱼明显高于野生鱼种。经水产品摄入所致的汞暴露量低于JECFA发布的每周耐受摄入量,但P95暴露水平下45岁以上女性及6—17岁儿童全种类水产品摄入仍有较高风险。结论 水产品总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健康暴露风险总体上处于可接受水平,渤海汞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监测,南海区域鱼类养殖模式仍需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中东H油田Mishrif组属于典型的孔隙型生物碎屑灰岩储层,水驱是目前主要的开发方式,但注入水中固相颗粒的质量浓度及粒径严重影响其开发效果。为了弄清注入水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并为后期注水开发的水质要求及调整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文中基于恒速压汞实验及颗粒运移实验,研究了影响H油田Mishrif组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微观因素以及注入水中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与粒径的上限,并且分析了悬浮物颗粒粒径与喉道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喉道半径及分布是影响储层渗流能力的主要微观因素。当注入水中悬浮物颗粒粒径为5μm时,颗粒质量浓度的上限为5 mg/L;当悬浮物颗粒质量浓度为3 mg/L时,颗粒粒径的上限为10μm,接近于渗透率贡献峰值处的喉道半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TiO2、TiO2-Al2O3(TiAl)、MnO2/TiO2(MnTi)和MnO2/TiO2-Al2O3(MnTiAl)样品,在固定床实验装置上研究了MnTi和MnTiAl催化剂的脱硝、脱汞性能,并对相应的样品进行了BET、XRD、H2-TPR、XPS表征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l2O3掺入TiO2后能极大提高载体的比表面积,提升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且有利于高价态锰离子(Mn3+和Mn4+)和化学吸附氧(O*)在催化剂表面富集。固定床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范围内,MnTiAl催化剂脱硝、脱汞性能均优于MnTi催化剂,MnTiAl催化剂在200℃时脱硝、脱汞效率分别高达88.5%和96.1%。MnTiAl脱除烟气Hg0过程中,将Hg0氧化为Hg2+的同时,催化剂表面Mn3+、Mn4+和O*浓度均被消耗,同时烟气中的O2能将催化剂表面较低价态的锰离子(Mn2+和Mn3+)重新氧化为高价态锰离子(Mn3+和Mn4+),并且能补充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氧(O*),进而实现催化剂催化氧化Hg0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茂名地区主要水产品中汞污染的现状和水平,为水产品的质量监管和安全食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调查问卷选取广东省茂名市4个地区居民常食用的10种水产品为评估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样本进行总汞含量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周均单位体重暴露量和目标危险系数法分别对其进行污染程度评估、膳食暴露评估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调查发现42.95%的居民对水产品中汞污染的危害认识不足;10种水产品总汞含量范围为ND~0.141 8 mg/kg,检出率为35.9%,金丝鱼样品的总汞检出率和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的海产品;39个样品中有38个样品的总汞污染指数Pi<0.2;总汞的周均单位体重暴露量为0.090 9 μg/(kg·BW),占每周耐受摄入量的2.273%;水产品中总汞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小于1,平均目标危险系数为0.13。结论:总体上茂名地区10种水产品总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汞污染程度处于安全水平,潜在的健康风险较低,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7.
文中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技术,定量研究了四川盆地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通过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有效表征了小河坝组砂岩的总孔喉大小,其中孔隙半径为50~260μm,喉道半径为0.004~50.000μm。总体而言,致密砂岩渗透率(K)主要受控于小部分(小于40%)较粗的孔喉。对于渗透率良好的致密砂岩(K>0.1×10^-3μm^2),较大的微孔和中孔是渗透率贡献的主体;反之,渗透率则主要受控于较大的纳米孔。此外,尽管大量小孔喉(半径小于0.1μm)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一定贡献,但对前者贡献远大于对后者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干巴菌中5种重金属总砷、总汞、铅、镉、铬及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探讨干巴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总砷、总汞、铅、镉含量,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联用检测无机砷、甲基汞的含量。结果 31份干巴菌样品中总砷、总汞、铅、镉的检出率均为100%,无机砷的检出率为50%,甲基汞在全部样品中均未检出。昆明的干巴菌样品中砷含量较高,达0.46 mg/kg;曲靖的干巴菌中铅含量有0.9997 mg/kg;镉含量较高,为0.46 mg/kg。结论总体来看不同地区的干巴菌中总砷、总汞、镉、铬、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铅含量偏高。干巴菌对重金属没有特异性吸收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究了GB/T 3965—2012《熔敷金属中扩散氢测定方法》中载气热提取法收集条件对测定扩散氢含量的影响,并与水银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炉温设定为400℃,A型试块的内部温度大约在51 min时稳定在358℃左右,B型试块内部温度大约在27 min时稳定在391℃左右;载气热提取法电信号曲线收集结束点的电信号及斜率均接近0时获得的结果与水银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We report here a water-soluble metal cation sensor system based on the as-prepared or reduced form of an expanded porphyrin, texaphyrin. Upon metal complexation, a change in the redox state of the ligand occurs that is accompanied by a color change from red to green. Although long employed for synthesis in organic media, we have now found that this complexation-driven redox behavior may be used to achieve the naked eye detectable colorimetric sensing of several number of less-common metal ions in aqueous media. Exposure to In(III), Hg(II), Cd(II), Mn(II), Bi(III), Co(II), and Pb(II) cations leads to a colorimetric response within 10 min. This process is selective for Hg(II)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etitive analysis. Furthermore, among the subset of response-producing cations, In(III) proved unique in giving rise to a ratiometric change in the ligand-based fluorescence features, including an overall increase in intensity. The cation selectivity observed in aqueous media stands in contrast to what is seen in organic solvents, where a wide range of texaphyrin metal complexes may be prepared. The formation of metal cation complexes under the present aqueous conditions was confirmed by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es, and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