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完全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轻工业 | 18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曲霉PES固体发酵对棉籽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探讨了棉籽粕固体发酵条件,评定了发酵棉籽粕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为水添加量70%,种子量10%,自然pH,30℃恒温培养48h;发酵后棉籽粕的粗蛋白提高了10.92%,必需氨基酸除精氨酸外均增加,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它们分别提高了12.73%、22.39%和52.00%;发酵后棉籽粕的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养分体外消化率也明显提高,其中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3.11%、15.17%、27.07%和12.90%。 相似文献
2.
黑曲霉HU53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条件和酶学性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报道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U53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固体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特性的研究结果。适合该菌株的最佳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麦麸38.8%,豆粕9.7%,NH4NO31.5%和水50.0%,最佳起始pH5.5。在28℃下发酵50h后酸性蛋白酶的比活力达到93.8U/g,且在52h发酵期内基本不产孢子。该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反应酸碱度为pH3.0,最佳反应温度为50℃,对酪蛋白的Km为2.8016mg/ml,在40℃下保温180min后相对酶活力为93.50%。2.0mmol/L的Cu^2 和Mn^2 对该酸性蛋白酶具有极其显著的激活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为对照的171.9%和121.1%;而相同浓度的Fe^3 和Ca^2 则对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仅为对照的62.5%和44.6%。 相似文献
3.
论固体发酵对物料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通过对固体发酵条件的分析,认为合适的固体发酵可以增加发酵物的蛋白质数量,但增加量不大;在衡量固体发酵蛋白质增量时,应以真蛋白量为指标并扣除由于物料损耗而出现的表观增值,才能准确反映出真实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复合固体发酵对棉籽饼脱毒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测定发酵底物中游离棉酚(FG)、粗蛋白质(CP)含量,体外法测定饲料蛋白质消失率等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ZD-3(Candida tropicalisZD-3)与黑曲霉ZD-8(Aspergillus nigerZD-8)复合固体发酵对棉籽饼粕脱毒效果的影响;碳酸钠以及矿物质处理对棉籽饼复合发酵脱毒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发酵可极显著(P<0.01)地降低棉籽饼底物游离棉酚含量,脱毒率为91.64%;棉籽饼底物粗蛋白含量提高27.83%;粗蛋白体外消化率提高20.90%。结果表明,复合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发酵棉籽饼底物的效果,不但达到棉酚脱毒的目的,而且发酵饲料营养价值显著提高。底物中添加碳酸钠及复合矿物质可促进棉籽饼的发酵脱毒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酱渣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以酱渣为原料,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成果,试验获得一适合于酱渣固体发酵的组合菌种A3+E(311)+A(S777)。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初始含水量为65%,在28℃固体发酵3天,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小试可达到30%。中试和大试分别达到25%和24%,发酵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黑曲霉固态培养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曲霉突变株DM-1是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特别高。采用粗纤维原料固体培养,发酵96小时(培养温度31℃),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95和1200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DM-1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麦杆)∶麦麸为60∶40、硫酸铵3.0、硫酸镁0.3、玉米浆3.0,加水200%,自然pH;环境湿度85%-90%。酶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5℃-60℃和pH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3.0-8.0范围内处理1小时,残余酶活力在85%以上,该酶经55℃处理30min,剩余酶活力为86.0%。 相似文献
7.
里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为纤维素酶生产菌,采用固体发酵法,29℃发酵144小时,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00mg和115mg葡萄糖/gDMh。并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RM-27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小麦杆70g、麸皮30g、硫酸铵3.0g、玉米浆2.0g,水200ml,自然pH。酶反应最适温度60 ̄65℃,最适pH为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 相似文献
8.
9.
功能性红曲色素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以早籼米为原料,以红曲霉为菌种,种子液体发酵、红曲固体发酵生产红曲色素新工艺。选育优势菌株SM005h一株,种子液体发酵最佳条件是6%接种量,1:0.5通气量,搅拌转速350r/min,31℃下培养31h。红曲固体发酵最佳条件是接种量6%,米饭初始水分38%,发酵温度32~35℃。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