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03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以草莓、桑葚为原料,以3∶2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榨汁后带渣发酵,酿制得到酒液澄清透明,颜色为深红色,带有草莓清香的复合果酒。在果酒生产过程中,研究果酒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及产物生成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模型方程建立酵母菌数量变化、酒精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用Boltzmann模型建立了总糖含量变化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试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拟合度较高,分别为0.979、0.997、0.994。结果表明,模型的试验值和预测值的拟合度很高,能很好地反映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在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21年12月23日,中国酒业协会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发布"关于批准发布T/CBJ 9101《露酒》、T/CBJ 9102《露酒年份酒(白酒酒基)》团体标准的通告"。标准对露酒的定义、生产工艺等做出了明确系统的界定,同时,明确了露酒年份酒的定义,提出露酒年份的计算方法。这意味着,露酒彻底从"配制酒"中剥离出来。上述标准将于2022年12月27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3.
范少丽  程平  张志刚  李宏  杨璐 《中国酿造》2022,41(5):174-181
以桑葚果酒作为研究对象,以透光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桑葚果酒澄清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桑葚果酒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桑葚果酒澄清工艺为:皂土与明胶质量比1.4∶1.0,复合澄清剂添加量0.5%、水浴温度50 ℃、水浴时间38 min。在此优化的条件下,桑葚果酒透光率为58.4%,感官评分为91分,总糖、总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固相微萃取(SPME)-气质联用(GC-MS)法从澄清前后桑葚果酒中分别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5种、29种,除醇类之外,有机酸类、酯类、醛类、酚类及其他类含量均有所下降,说明澄清会对桑葚果酒风味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短波红外干燥对桑葚干燥特性、能耗、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新鲜桑葚在不同干燥温度条件下(50、60、70 ℃)进行中短波红外干制,以相同干燥温度条件下(50、60、70 ℃)的热风干燥为对照,探究不同干燥条件下桑葚的干燥特性、能耗、单体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总花色苷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建立桑果中短波红外干燥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中短波红外干燥能够显著(P<0.05)提高桑果的干制效率(50 ℃下干燥效率提高55.7%,60 ℃下干燥效率提高46.1%,70 ℃干燥效率提高33.3%),Weibull分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桑果在不同干燥温度下的中短波红外干燥过程,且桑果经中短波红外干燥后能耗较低。干制后桑果共检测出12种酚类物质,其中绿原酸、芦丁、儿茶素为主要的酚类物质。相比传统的热风干燥,中短波红外干燥效率高,且干燥后桑葚的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总花色苷含量较高,总酚含量为463.1~568.8 mg/100 g;总黄酮含量为312.6~402.6 mg/100 g;维生素C含量为30.1~37.8 mg/100 g;总花色苷含量为153.6~195.6 mg/100 g。且与热风干燥相比桑果经中短波红外干燥后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P<0.05)(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热风干燥提高了32.8%~42.6%;铁离子还原能力较热风干燥提高21.1%~34.1%)。中短波红外干燥桑果干燥效率较高,能耗较低,干制品品质较好,故中短波红外干燥是一种优良的桑果干燥方式,可为桑果干制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何冰  赵彤 《酿酒》2020,47(2):118-121
第一,认识我省酒业优劣势要用全球视野。酒是百药之长。唐朝孙思邈《千金方》中有“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疑”的记载。2020年的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无论是75度酒精消毒,还是杭州直接把“适量饮酒”列入指导防疫的建议,以及健康对于“硬核免疫力”的渴求,让很多地区对保健酒等发展寄予厚望而提前布局;酒业既是传统密集型加工业、文化厚重,又是高科技微生物产业。华为5G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四处打压,让我们对市场经济“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我省周边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日本的烧酒、韩国的真露酒,都是响当当的世界一流品牌,为国家和地方及生产企业创造了巨量财富。  相似文献   
7.
不同保鲜剂对桑葚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桑葚的贮藏品质,以大蒜提取液、壳聚糖进行涂膜,芳樟醇、香芹酚、丁香酚和1-MCP(1-甲基环丙烯)作为缓释保鲜剂对桑葚进行处理,研究其贮藏期品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桑葚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逐渐下降,经六种保鲜剂处理的桑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Vc等营养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能有效降低桑葚的腐烂率和失重率,抑制丙二醛(MDA)的上升,延缓多酚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其中,经芳樟醇缓释处理的桑葚在贮藏期(9 d)内,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和丙二醛(MDA)以及多酚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保鲜剂,能最大程度抑制桑葚的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8.
桑葚花色苷是一种存在于桑葚中的水溶性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不但可以用于食品着色,而且对人体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对桑葚花色苷的提取、分离纯化、分子结构、稳定性、生理活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桑葚花色苷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大什"桑葚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研究了桑葚果酒发酵过程中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67种香气物质,酯类33种、醇类4种、酸类5种、醛类8种、酚类2种、萜烯类6种、其他类9种,众多的呈香物质构成了桑葚果酒的主体香气。酯类是构成果酒香气的重要物质,如十二酸乙酯、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等,它们赋予果酒独特的香气;醇类香气中以苯乙醇为主,是发酵产生的特征性香气,也是桑葚果酒的重要香气之一;酸类香气中,以辛酸和癸酸为主,可与发酵产生的乙醇反应,生成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醛类香气中,2-壬烯醛、2,4-壬二烯醛仅存在于第0 d中,其他醛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减少;萜烯类也是桑葚发酵过程中一类重要的香气物质,如长叶烯、松油烯-4-醇、香茅醇等,但在发酵过程中含量减少,从发酵0 d的977.23μg/L,减少到发酵结束的553.82μg/L。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10%,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是苯乙醇、十六酸乙酯、辛酸、癸酸乙酯、十二酸乙酯、辛酸乙酯、十四酸乙酯;对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是苯甲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壬醛。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具体香气物质在桑葚果酒中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桑葚果酒香气物质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17日,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三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2014评委年会在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召开。会议由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顾兆帅主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产业处调研员冯其江,省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