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6篇
化学工业   13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14篇
轻工业   36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阿魏酸、绿原酸、咖啡酸三种天然保鲜剂对预制南美白对虾冷藏(4℃)期间品质变化影响,以菌落总数(Total Bacterial Count,TBC)、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pH、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剪切力等为考察指标,结合表观性状综合评价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样品相比,三种天然保鲜剂均可抑制预制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TBC、TVB-N、TBARS值的升高,延缓质地软化,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且作用效果与浓度正相关。pH与TBARS的变化趋势相似,且显著正相关(r=0.997,P<0.05)。在三种天然保鲜剂中,绿原酸处理对预制南美白对虾冷藏抑菌效果最佳,咖啡酸处理对其质地保护能力最佳,阿魏酸能明显抑制虾肉蛋白降解、质地变软,延缓虾体黑变。与对照组样品冷藏货架期5 d相比,使用1%阿魏酸、绿原酸、咖啡酸处理后,预制南美白对虾冷藏货架期分别延长至14、12、12 d。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郭丽  刘爽 《食品工业》2021,(1):146-150
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pH对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抗氧化活性的IC50为复配依据,评价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复合物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反应体系pH 6、45℃条件下,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1.78%和90.51%。蒲公英和葵花籽仁绿原酸复配品可提高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率,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用于定量分析绿原酸的ZIF-8@Ag/MWCNTs电化学传感器。Ag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催化能力,而ZIF-8优秀的比表面积能有效的分散Ag纳米粒子,因此在室温合成ZIF-8后,在ZIF-8表面原位还原Ag+制备ZIF-8@Ag复合材料。然后,以MWCNTs作为基底材料,复合ZIF-8@Ag获得修饰工作电极,获得高灵敏度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绿原酸的测定。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探讨了ZIF-8@Ag/MWCNTs/GCE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绿原酸标准品浓度在5×10-8 mol/L~1×10-5 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6×10-8 mol/L(S/N=3)。探究了修饰电极的抗干扰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结果表明电极抗干扰能力较强,重复性及再现性表现良好。用于实际样品绿咖啡豆稀释液的检测时,加标回收率在96.34%~103.34%。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绿原酸绿原酸实际样品的快速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超声处理(40 kHz/30 min和50 kHz/30 min)对绿原酸(CG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影响。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来分析CGA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合CGA后BSA酪氨酸(Tyr)残基与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的变化来确定CGA对BSA构象的影响;运用Stern-Volmer方程、Acharya方程等数学方程计算其猝灭常数、结合常数,以及结合位点数;通过焓变与熵变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利用华法林(WARF)、布洛芬(IBU)两种蛋白标记物来判断结合位点;利用紫外光谱测定BSA构象变化对比不同超声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53 kHz时,CGA对BSA的荧光猝灭效果最为显著,超声处理使CGA-BSA复合物的构象发生一定改变,并对CGA与BSA的结合有增强作用,而不会改变反应的作用力类型。研究结果为超声处理对蛋白质与配体结合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牛蒡多糖与绿原酸对斑马鱼的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构建斑马鱼氧化损伤模型,筛选协同抗氧化作用最强的牛蒡多糖-绿原酸复合物配比。根据最佳配比制备牛蒡多糖-绿原酸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当牛蒡多糖与绿原酸的质量比为1∶3时,该复合物在体内表现出最强的协同抗氧化作用,其平均粒径约50~60 nm,Zeta电位为(-6.36±0.80) mV。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多糖和绿原酸之间形成无定形片状结构,氢键可能是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该复合物能显著提高斑马鱼体内的T-SOD活力和CAT活力,降低MDA含量,有效清除DPPH、ABTS+、OH-、O2-自由基。结论:牛蒡多糖-绿原酸复合物能够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栀子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西红花苷Ⅰ 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5 μm,4.6 mm×25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栀子酸和栀子苷238 nm,绿原酸328 nm,西红花苷Ⅰ 440 nm。采用400倍40%甲醇超声提取40 min能将4种成分有效提取出来。结果表明栀子以中成熟和成熟时采收最佳,干燥前有必要进行杀青处理,120 s蒸法杀青和30 s煮法杀青效果相当且最佳;不同干燥方法样中,50℃热风干燥效果最佳;杀青后切制干燥样中活性成分含量高于不切制干燥样;室温避光储存一年半后的不同处理样品中栀子酸、绿原酸、西红花苷Ⅰ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栀子苷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此方法以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 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评价栀子质量,为栀子的采收、加工、储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HPLC法对不同树龄及不同年生长月份银杏叶中总黄酮、总萜内酯、莽草酸、绿原酸4种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发现树龄对银杏叶中绿原酸、总黄酮、总萜内酯含量有影响,莽草酸含量受树龄影响较小。不同树龄中,1~10年银杏叶中总黄酮、总萜内酯均达到药典要求,而上100年的银杏叶中总萜内酯含量低于0.25%,质量达不到药典要求。4月至9月银杏叶中总黄酮、绿原酸含量随采摘月份增加而下降,而总萜内酯则随叶子年生长月份变大而升高,含量8~9月达到最高,莽草酸含量随月份变化影响较小。研究了不同树龄及不同年生长月份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总萜内酯、莽草酸和绿原酸4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为银杏叶中4种活性成分进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清咽糖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6种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RRHD色谱柱(2.1 mm×150 mm, 1.8μm),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5℃。结果 6种成分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中6种成分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77%~104.37%,相对标准偏差为0.28%~1.86%。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重现性,加样回收率实验符合要求,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同时测定清咽糖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山银花中绿原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取一定量粉碎过筛后的山银花,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提取溶剂、提取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物的影响,以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干膏得率为评定指标,探讨适宜的提取工艺。结果以水为提取溶剂,按料液比1:20(m:V)煎煮2次,每次1h,煎液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60℃),干燥后的山银花提取物,绿原酸类化合物的含量(95.04%)及干膏得率(42.17%)均较高。结论该提取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山银花的粗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