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黄素和咖啡碱的相互作用来模拟茶乳酪的形成体系,通过分析其透光率、沉淀量、茶黄素和咖啡碱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茶黄素和咖啡碱对茶乳酪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茶黄素和咖啡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其聚合后原溶液和贮藏液的透光率降低,贮藏液的沉淀量增加;并且当固定茶黄素和咖啡碱二者中任一物质的质量浓度,随另外一个物质质量浓度的增加,上述变化趋势显著。灭菌不影响整体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咖啡碱和茶黄素各单体质量浓度的变化发现,咖啡碱和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是影响模拟体系中茶乳酪形成的关键因子。基于减少茶乳酪生成,提高红茶饮料的感官效果,并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茶黄素质量浓度,应当选择茶黄素质量浓度低于100mg/L、咖啡碱质量浓度低于200mg/L的红茶原料来制作红茶饮料。   相似文献   
2.
茶黄效类高效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茶黄素类的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离方法,应用聚酰胺薄板为分离材料,以不同溶剂,同一溶剂不同比例及不同预饱和时间分别对茶黄素类(TFs)的分离度进行研究,以前7个峰为考察对象,结果发现,展开剂为甲醇丙酮冰乙酸=853(体积比),预饱和时间为20min时分离效果最佳,Rf值分别为0.14、0.22、0.28、0.31、0.35、0.4、0.48.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TFs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代谢系统疾病中一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生与发展过程涉及多种代谢因子和信号网络。可食用的天然植物成分由于其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被广泛应用于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茶黄素作为茶叶中天然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已有较多研究表明其食用价值。综述近年来茶黄素在预防和缓解代谢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结果,并总结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茶黄素在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中更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茶黄素形成机理、制备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评价了茶黄素的各种制备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认为酶促氧化法是制取茶黄素的理想方法,高速逆流色谱法是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茶黄素(Theaflavins, TFs)是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经发酵(酶促氧化)形成的一类水溶性色素,以苯骈卓酚酮环为母核,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结构,是红茶色素的主要成分,对茶汤色泽和口感具有重要作用。TFs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抑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在食品工业、生物医药、日化产品、生态保护及畜牧养殖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文章对TFs的理化特性、活性功效、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性提出了TFs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TFs功效的深入挖掘及跨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加工条件对茶黄素(theaflavins, TFs)抑制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LM为指示菌,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TFs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牛津杯法进一步探讨不同加工条件(环境因素: 加工温度、pH、NaCl浓度; 食品基质: 脱脂奶粉、卵磷脂、蔗糖)对TFs抑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TFs对LM的MIC为2 mg/mL, 此时的抑菌效果为中敏水平, LM的正常生长被明显抑制; 加工温度在25~121℃时, TFs对LM的抑菌圈直径无显著性差异; pH在2~10时, 其抑菌圈直径从12.74 mm显著降低至9.86 mm; NaCl摩尔浓度在0.2~0.8 mol/L时, 其抑菌圈直径有所增加; 脱脂奶粉质量浓度在60~120 g/L时, 其抑菌圈直径显著降低; 卵磷脂质量浓度在2~12 g/L和蔗糖质量浓度在10~60 g/L时, 其抑菌圈直径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TFs对LM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且在不同加工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抑菌稳定性。本研究为TFs作为一种新型抗菌产品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会引起人记忆、认知及行为障碍。近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任何一种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药物。综合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淀粉样蛋白病变对大脑产生的毒性是AD发生的主要病因。本文对红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以及近年来对该成分的研究进行概括,分析了红茶中功能性成分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的调控作用。并且从体内和体外两方面,对红茶中有效成分作用于AD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红茶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潜在的预防及调控作用,其活性成分茶黄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黄素是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缩合而成的一类具有苯骈卓酚酮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它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称为“茶叶中的软黄金”,在食品、保健品以及天然药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茶黄素因其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物学活性而受到消费市场追捧,近年关于其具体生物学活性的研究也逐步成为热点。目前,众多研究表明,茶黄素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血糖、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并且其作用机制涉及广泛,包括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激活蛋白1(activating protein-1,AP-1)等信号通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等作用特点。但由于高纯度茶黄素茶黄素单体难以获取,茶黄素性质不稳定、生物利用度低等原因,茶黄素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尚未研究清晰。本文概述了茶黄素的多种生物学活性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以茶黄素为原料的天然膳食补充剂及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处理对红碎茶感官品质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超高压处理后的茶鲜叶加工成红碎茶,对成品茶进行感官评定,香气组分分析,茶黄素(theaflavins)含量、茶红素(thearubigins)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采用鲜叶一超高压处理(550MPa,10min)室温密闭放置4h→切碎→发酵30min→烘干工艺制得的红碎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浓强带鲜,带有花香,感官品质最优。和对照相比,按照最优工艺制得的红碎茶茶黄素含量提高20.43%,茶红素含量下降10.09%,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24.03%,水浸出物含量提高8.70%,呈甜味氨基酸(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有所增加,芳香型醇类、酯类、醛类物质的含量增加,而部分烷类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茶黄素单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溶剂系统和NaHCO3前处理茶色素复合物对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茶黄素分离效果比较,以及对仪器参数的优化,探索应用HSCCC分离茶黄素单体。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己烷、甲醇和水(3:1:1:6,V/V)具有较佳的分离效果;NaHCO3前处理明显有助于茶黄素单体的分离;当进样量为200mg、流动相速度1.2ml/min、仪器转速880r/min时,能达到最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