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9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5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72篇
化学工业   388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08篇
矿业工程   191篇
能源动力   42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6457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篇
冶金工业   73篇
原子能技术   23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24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态评价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大型碳酸盐岩溶洞型油气藏,其储渗空间主要为大小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等组成,该油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气藏是非常困难。文章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气藏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并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选用已知油井的产量、油嘴、油压、含水率、气油比、原油密度等6个开发动态参数作为样品输入数据,推导出影响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油气田实例研究,说明了利用动态信息评价油气藏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储层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临界产量计算公式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本给出了带隔板底水油藏油井的监界产量计算公式,它适用于所有带隔板底水油藏的油井。  相似文献   
3.
何晓东 《试采技术》1996,17(2):20-21,28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气藏动态储量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计算渗透性差、非均质性强的气藏的动态储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5.
6.
模糊数学识别火山岩岩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火岩地层岩性识别成功率低的状况,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模糊数学识别火山岩岩性模式,识别和划分火山岩地层岩性,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火山岩油气藏储层,选择8个反映火山岩岩性测井参数,确定阈值;利用所建立的火山岩岩性识别模式,对火山岩岩性进行分类;依据最大隶属原则,识别火山岩岩性,应用实地研究资料,识别10种火山岩岩性,并与岩心鉴定统计分析结果对比,一致性达85%。表明该方法识别火山岩岩性精度较高,在地质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激电法找油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电法是非地震物探手段中的一种,由于油气在向上渗透的过程中会与地层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次生黄铁矿,激电法正是通过发现油气藏上方形成的次生黄铁矿晕来寻找油气的一种间接找油方法。通过详细介绍激电法寻找油气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等,从实践角度论述了激电法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范围及其特点,最后通过兴例说明了其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油气藏采收率:100个裂缝性油气田实例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世界上100个裂缝性油气藏的综合评价,研究储集层及流体本身的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黏度、可动油比例、含水饱和度、润湿性及裂缝分布特征等)和驱动机制及油藏管理战略(优化日产量和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其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将裂缝性油气藏分为4类:I类的基质几乎没有孔隙度和渗透率,裂缝是储存空间和流体流动的通道;Ⅱ类的基质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裂缝提供流动通道;Ⅲ类(微孔隙)的基质具有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裂缝提供流动通道;Ⅳ类(大孔隙)的基质具有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和流动通道,裂缝仅增加渗透率。对26个Ⅱ类油气藏和20个Ⅲ类油气藏的开采历史的研究表明:Ⅱ类油气藏的采收率受水驱强度和最优日产量控制,日产量过高会很容易破坏Ⅱ类油气藏,一些Ⅱ类油气藏如果管理得当,采收率可以很高,不需要二次或三次采油;Ⅲ类油气藏的采收率主要受岩石和流体本身性质的影响,特别是基质渗透率、流体重度、润湿性以及裂缝强度等,不进行二次或三次采油不可能完全开采,往往需要采用一些提高采收率的专门技术。以往将Ⅱ类和Ⅲ类裂缝性油气藏归为一类,认识它们的区别将有助于选择更好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低渗油气藏压裂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已成为国内外油田开发的重大课题之一,70年代压裂技术应用于低渗油藏储层改造,迄今为止,低渗透油藏油层压裂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从重视基础研究使压裂设计实现优化并向三维模拟设计发展;压裂液向无害化方向发展;支撑剂向包层方向发展;压裂工艺技术则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文中综述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油层压裂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水平,提出了国内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技术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分类,介绍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陆相含油气盆地隐蔽油气藏的识别思路。实践证明:与坡折带有关的低位域砂体是良好的隐蔽油气藏的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