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4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1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58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在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发现规模富集油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通过解放思想、创新认识,在新的地质理论指导下,2018年以来,先后在河套盆地西部陡带吉兰泰构造带、中部纳林湖构造带和北部兴隆构造带取得石油勘探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吉兰泰和巴彦两大油田,揭示了晚深埋、晚生烃、弱成岩、晚成藏的地质发育特征和油气临洼近源富集的成藏特点。2021年,基于洼槽区具有资源潜力大、勘探面积广、构造背景好的有利条件,在兴隆构造带临洼有利构造部署风险探井——河探1井,在6 112~6 120 m井段试油获302.4 m3/d高产工业油流,实现了洼槽区碎屑岩领域超深层石油勘探重大突破。分析认为,晚期构造反转叠加大型滑脱断层控圈,晚深埋、弱成岩叠加超高压控储作用以及大型鼻隆构造背景汇聚控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是形成洼槽区高产富集的关键因素。河探1井的成功钻探有力拓展了河套盆地油气勘探空间,为河套盆地建成年产200×104t以上油田并保持持续稳产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同时对陆相断陷湖盆(超)深层洼槽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熙康 《中州煤炭》2022,(11):96-101,106
储层特征不明确是目前制约研究区沙河子组油气突破的关键难题,通过综合运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物性测试等多种手段,系统开展了研究区沙河子组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不同区块存在差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膜孔等孔隙类型。其中,徐东、徐西以粒间溶孔、微裂缝为主,安达地区以粒内溶孔、铸膜孔为主;物性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发育受埋深、沉积相类型、岩性、成岩作用控制。不同因素控制作用存在差异,埋深、沉积相控制作用更强,扇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物性最好;凝灰质含砾砂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含砾砂岩岩性孔隙度最高。建立研究区储层评价标准,优选Ⅰ类储层,该研究成果为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下部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异的成因,以石臼坨凸起东北缘秦皇岛19-A构造和秦皇岛29-B构造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沙河街组二段(沙二段)为例,通过岩心、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全岩分析、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定量分析了砂砾岩储层的差异、控制因素以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沉积作用控制了不同构造的岩性差异和原始物性差异,是其主要因素。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中砂岩、粗砂岩夹薄层砾岩储层,粒度相对较细,砾岩比例小(约为2%),粒间以少量泥质为主,物性好,原生孔隙为主。秦皇岛29-B构造沙一段+沙二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含生物碎屑的砾岩与中砂岩、粗砂岩互层的储层,粒度较粗,砾岩比例高(约为57%),粒间以大量方解石、白云石等胶结物为主,物性差,次生孔隙发育。受控于沉积作用的差异,秦皇岛29-A构造沙一段+沙二段储层原始孔隙度为32.7%,秦皇岛29-B构造储层原始孔隙度为29.6%。②不同沉积作用影响下,砂砾岩储层经历了差异成岩演化。在长期碱性→酸性→短暂碱性的流体演化过程中,秦皇岛29-A构造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6.2%,孔隙度损失率为47.1%)和较弱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5.5%,孔隙度损失率为15.5%);秦皇岛29-B构造经历了较弱的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0.1%,孔隙度损失率为35.6%)和较强的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4.9%,孔隙度损失率为53.2%)。2个构造均经历了相近的强烈溶解作用(秦皇岛29-A构造增加孔隙度为8.3%,增孔率为24.7%;秦皇岛29-B构造增加孔隙度为7.2%,增孔率为25.8%)。③孔隙定量演化揭示,不同构造的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Cementation is a primary factor reducing the porosity of carbonate rocks. It is a challenge to accurately model cementation for reservoir quality prediction because cementation is often a syndepositional process. In addition, cementation requires fluid flow to transport chemical species for precipitation within the pore spaces in a sediment. The development of fully‐coupled depositional‐hydrogeochemical models for cementation prediction is desirable, but the parameters which control the extent of cementation need to be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This study uses petrographic data from 583 carbonate samples from 15 wells in an Upper Jurassic (Kimmeridgian) reservoir at a giant oilfield in eastern Saudi Arabia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micrite content on cementation in carbonate rock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ount of ceme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icrite content in the carbonate rocks analysed. In addition, a modified Houseknecht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fractions of porosity reduction in carbonate sediments due to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The method highlights variations in depositional porosity for different rock textures and distinguishes microporosity from interparticle porosity. In the studied samples, the total porosity loss due to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is generally less than 45%, and samples lose more porosity due to compaction than cementati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in reducing porosity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rock textures: wackestones and mudstones lose porosity mostly as a result of compaction, while grainstones, mud‐lean packstones and packstones lose porosity due to both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相似文献   
5.
沉积和成岩是碎屑岩储层物性的2个主控因素。沉积物粒度、结构、沉积相及搬运介质的流态制约着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并影响着后续成岩作用的路径。然而,由于沉积之后长期的成岩作用影响,沉积对储层物性控制的定量表征难以实施。为此,提出了将物性数据校正至相同成岩作用水平--成岩作用拉平处理的思路。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32口钻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及其随埋深的变化规律,识别了异常热演化、浅层钙质胶结和深部次生溶蚀等局部异常成岩作用,剔除了受影响的样品数据。根据拟合地温、埋深与物性的相关性,校正了区域差异成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物性与沉积物粒度和分选性呈正相关,与成分成熟度无关,最有利的储层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深水扇重力流水道。开展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控制的定量化分析,并形成了完整的控制分析流程,对其他地区的类似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结合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资料,识别出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储层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将研究区古新统储层成岩相划分为机械压实成岩相、压实-弱溶蚀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等4种类型。通过对研究区古新统储层不同成岩相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密度、声波时差和中子等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建立了不同成岩相测井交会识别标准图版,并对B A井进行了垂向上的成岩相识别与预测,其结果与实测物性、沉积相定性分析等结论一致性较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成岩相测井识别与预测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孔隙结构复杂、井间产能差异明显、储层质量差异机理不明确等问题,以苏里格西区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探讨岩石相控制的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差异机理。结果表明:岩石相通过影响成岩演化序列控制储层质量,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相的储层质量最好,渗透率大于1.00 mD,主要发育粒间孔-缩颈型喉道,粗砂岩相的储层质量次之;根据岩石相及塑性岩屑含量,将储层成岩演化序列分为粗岩相(细砾岩-含砾粗砂岩相与粗砂岩相的统称)、富含刚性颗粒的中砂岩相、富含塑性颗粒的中砂岩相及细砂岩相4类;粗岩相经历了弱压实—强胶结—强溶解的成岩序列,物性最好,多呈孤立透镜状分布于条带状分流河道砂体中,这一分布特征是导致井间产能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优质储层的预测及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位于巴音戈壁盆地南部的塔木素铀矿床在矿化特征上明显有别于我国北方其他砂岩型铀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因也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学、扫描电子显微镜、阴极发光、径迹蚀刻等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塔木素铀矿床巴音戈壁组上段第三岩性段(K 1 b 2-3)含铀泥灰岩至少经历了4个阶段的成岩作用,铀矿物呈微粒(粒径<1μm)浸染状分布于最早期的角砾中,具有沉积成岩成因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沉积成岩期水体中溶解的铀并因蒸发浓缩作用而富集在特定的层位。巴音戈壁组上段第二岩性段(K 1 b 2-2)含铀砂岩在沉积成岩阶段盆地内封存的高矿化度地下水与碎屑物之间以及成岩后酸性地表水与碳酸盐胶结物之间共发生了两个阶段的水岩作用,每个阶段形成了表现特征不同的铀矿化。沥青铀矿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区内最早的铀矿化形成时间为111.6±8.1 Ma,与砂岩形成时间接近,而最新的铀矿化形成时间为2.5 Ma,具有明显后生成因特征,综合研究显示砂岩中的铀矿化具有沉积成岩及后期层间氧化叠加改造双重成因特征,沉积成岩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封存的地下水,而层间氧化期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表水带入的铀及富铀岩层。同时研究认为塔木素铀矿床存在后期热液活动,但暂未发现热液活动与铀成矿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张莉  王威  舒志国  郝芳  邹华耀  杨烁 《石油学报》2019,40(6):692-705
方解石是须家河组砂岩中常见的成岩矿物之一,可在局部层段富集形成钙质交代-胶结致密层,对砂岩的物性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基于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钙质交代-胶结致密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开展了分析,刻画了致密砂岩的分布规律;结合全岩X射线衍射、稳定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测试资料,分析了钙质交代-胶结致密砂岩的形成期和物质来源,阐明了钙质胶结物和交代物的形成机制。钙质交代-胶结致密层主要发育在元坝地区西部与须家河组三段(须三段)源岩层相邻的须家河组二段和须家河组四段的砂岩中,在东部须三段源岩层附近的砂岩中则较少;通常出现在厚层砂体的中部,厚度为1~2 m;长石含量或白云岩岩屑含量较高,杂基含量较低;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方解石的胶结物和交代物主要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此时的地层温度为60~80℃,烃源岩处于有机酸生成的高峰期。由于元坝地区西部须三段烃源岩中含有较高的碳酸盐矿物组分,其排出的富有机酸流体可携带较多的Ca2+和HCO3-离子进入砂岩层,当砂岩富含长石和白云岩岩屑等碱性矿物时,富Ca2+的有机酸流体能被有效缓冲,形成有利于方解石胶结物和交代物沉淀的微环境,从而导致方解石大量沉淀。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了姬塬地区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结果表明:压实作用是导致长6砂岩原始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长石等易溶矿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溶蚀孔则有效提高了储层的物性;长6砂岩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早成岩期的绿泥石膜对于原始孔隙度的保存具有积极意义;依据成岩作用及沉积特征,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和长石溶蚀相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主要分布于沙崾岘—张家山和马家山—冯地坑一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