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半疏水-半亲水球体垂直入水空泡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流体体积多相流模型耦合连续表面力模型,对具有非对称表面润湿性的半疏水-半亲水球体垂直入水空泡形态发展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半疏水-半亲水球体垂直入水过程中受到的流体动力。研究结果表明:半疏水-半亲水球体垂直入水后,产生非对称入水空泡及“心”型喷溅,同时球体运动轨迹将偏离原竖直运动轨道,由疏水半球一侧向亲水半球一侧偏斜;入水初期,在球体表面形成液体薄层运动,在疏水半球一侧,液体薄层与球体表面分离,导致空气进入形成敞开空泡;在亲水半球体一侧,液体薄层沿球体表面向上运动最终在球体顶点汇聚;液体薄层汇聚后形成楔形流,楔形流在球体顶点与球体表面分离,继续向疏水半球一侧产生的入水空泡壁面运动并撞击,形成“心”型喷溅。 相似文献
4.
钨球打钢靶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钨球垂直撞击钢靶的数值仿真,获得了模拟钨球撞击钢板的整个物理图象,并给出了多种人们所关心的侵彻过程和物理场的演化数据,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低密度、低成本和高吸波性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运用高压液相氢还原工艺对空心微珠粉体进行表面镀镍改性处理,并制备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经表面测试分析证明,表面改性后的空心微珠粉体表面形成了较好结晶程度的镍改性层,且随镀镍量的增加表面镍包覆层逐渐趋于完整.研究了表面改性空心微珠吸波涂层在8~18 GHz范围内的吸波性能,重点考察了镀镍量、粉体含量和涂层厚度对表面改性空心微珠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空心微珠粉体的镀镍量为50%,粉体含量为65%,涂层厚度为3 mm时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率可达到-14.555 dB,对应的频率为9.817 GHz,小于-10 dB的吸收带宽为3.1 GHz. 相似文献
6.
表面润湿性对球体入水空泡形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采用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并引入动网格技术,对不同表面润湿性球体的垂直入水问题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将球体垂直入水空泡形态的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结果的正确性。对不同润湿性球体的垂直入水空泡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球体入水空泡形态主要有4种:完全无空泡、深闭合空泡、面闭合空泡以及类面闭合空泡。入水初期形成的液体薄层是影响随后产生空泡形态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生成不同空泡形态的临界速度与球体的表面润湿性有密切关系,建立了描述入水空泡生成的临界速度与表面接触角关系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7.
大型球面精密磨削的球度判别与误差在位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针对大型球面精密磨削、基于图像识别的球度误差判别和误差在位补偿新方法,主要原理是根据展成法球面磨削原理在球面上形成的磨削迹线形貌特征来判别球面的形状误差。根据球面形状误差,来判别砂轮磨削主轴旋转中心线与球体旋转中心线的几何位置偏差状况,对机床几何误差进行分析和数学建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展成法球面磨削球度误差的在位补偿方法,并设计了在位补偿装置。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型球面磨削的形状精度。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钨球对薄装甲钢板垂直侵彻试验,发现在极限穿透条件下靶板的破坏模式为开坑和冲塞,且钨球变形程度较大。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极限穿透速度与钨球变形关系式,对钨球在侵彻过程中作刚性假设引起的极限穿透速度计算误差进行了估算,并对侵彻过程中开坑耗能与冲塞耗能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开坑耗能与冲塞耗能比值并非常量,而随靶板相对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重金属球斜侵彻多层间隔薄板的条件,建立了钨球对靶板侵彻能力Dw的计算模型,编写了计算机程序。经与试验值比较,计算值与大量的试验值均比较符合,可用于工程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