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7篇
无线电   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磊 《电视技术》2015,39(21):54-56
为缓解LTE网络建设压力,转变机房式基站建设模式,CRAN技术正式投入使用。CRAN模式下,BBU集中部署,远端RRU拉远,实现快速建站目标,但同时星型的端到端组网模式对传送网资源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缓解传送网压力,提升纤芯使用效率与组网合理性,引入粗波分复用技术对传送网配线与纤芯应用模式做出革新,最终实现了光缆网网络能力的本质提升,为LTE-CRAN模式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此文提出的创新型低成本前传设备产品主要基于三大核心关键技术:(1)采用O-Band高速彩光光模块;(2)采用全无源低成本的WDM双星形架构;(3)远端无源,仅在局端增加有源保护板的WDM的OLP保护新机制。该创新型产品使用的O-Band无源彩光CWDM技术简单、便于野外部署和管理维护,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综合成本,其新型OLP保护管理能力也满足了5G前传网的高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广 《信息通信》2014,(3):10-11
文章分析了目前数字基带射频拉远组网方式优势与弊端,提出了基于粗波分复用(CWDM)技术的LTE数字基带射频拉远环形组网架构,分析并给出了其组网架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吉林电视台播出网络的建设,针对播出系统中光传输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本台的特殊传输情况,以及所涉及到的系统中光传输构架加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目前常见的建设城域网的技术,深入分析比较几种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就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城域光网波分产品设计及应用实例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据链信号传输的主要特点,结合光通信实时、高效和安全的技术优势,设计出符合实际环境要求的光传输方案,进行了指标测试并投入实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广电网络IPTV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越来越容易被实现,本文在对当前两大热门话题: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的技术实现方案,实施成本进行大量的数据比较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利用IP技术使得IPTV业务平台与DVB-C业务平台更加紧密地融合的方案,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CWDM(粗波分复用)技术以其在系统成本、性能及可维护性等方面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城域网的主流技术。文中在对比和分析DWDM(密集波分复用)和CWDM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CWDM替代基于DWDM实现远程备份的新方法,并设计了CWDM接口和基于CWDM远程备份应用的体系结构,对CWDM链路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MSTP/CWDM的远程容灾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远程异地容灾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讨论了容灾中光纤通道储存区域网(FC SAN)技术以及服务器集群的使用,并且详细分析了如何利用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和粗波分复用(CWDM)技术来解决异地FC SAN存储子网之间的传输问题,最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应用级别的远程容灾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We present a novel CWDM metropolitan multiple-access ring network based on optical switching of packets according to their wavelength. Each node within the MAN is identified by a combination of wavelength and numerical address. Hence, nodes are able to drop packets presenting a particular wavelength and numerical address, but can insert packets in any wavelength into the ring. This configuration allows wavelength sharing, as several nod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same wavelength (but different numerical addresses), and simplifies switching requirements since the set of numerical addresses is reduced. We analyze the viability and scalability of such a network,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nodes supported by the network under different traffic scenarios and wavelength resources. The impact of switching time on network performance is also analyz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ich switch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employed when implementing the network.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