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入区段端点的区域填充扫描线算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通常的区域填充扫描线算法进行改进,用区段端点入栈替代种子点入栈。改进后的算法不增加入栈出栈操作的次数,却免除了原算法中为获取众多象颜色值所需要的大量重复操作,对矩形区域这样减少操作的次数等于该区域中含象素的数目。 相似文献
2.
一种二值图像连通区域标记的新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柏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25):46-47
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生长的二值图像连通区域标记的快速算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特点是在一次图像扫描中完成所有连通区域的标记,而且避免了大多数改进算法都必须处理的重复标记的问题;同时,该方法不受所标记的图形形状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算法鲁棒性。最后分析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并与传统算法和两组改进算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高效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连通区域提取算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左文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23(1):97-98
常见的连通区域提取算法是针对四连通区域的。本文分析了几个相关的算法,并指出其优劣点,提出了一个八连通区域提取算法。首先按照一定的标号规则扫描图像,得到一定数量的连通区域;然后针对同一区域内标号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处理即得到最终处理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八连通区域,故可用于连通区域复杂的图像如签名的分块处理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度图像创建Maxtree的基本思想,提出一种新的二值图像连通区域标记算法。该算法主要采用8邻域搜索及排序队列方式实现,通过一次扫描二值图像即可完成连通区域标记。提出一种新的8邻域搜索策略,可以将邻域搜索次数由八次减少到平均四次以下,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此外,还给出一种排序队列的快速实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标记算法中。而且,该算法的运行时间仅与待标记图像的大小有关,与连通区数目和图像内容无关。该算法已应用于海藻图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快速、高效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合特征的中文版面分析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中、外文版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中文版面分析的困难所在,并有针一地归纳出了相应的版面组合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建立了一种以自底向上分析为主,同时融入自顶向下某些方法与结果的中文版面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对比较规范的中文版面进行分析,具有较同的效率和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7.
8.
为提高空间液滴蒸发实验中图像实时反馈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在液滴的边缘提取中采用了连通区域标记算法,并从两个方面对该算法进行了优化,从而在实时图像处理中获得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较小的内存占用。一是在DSP实时图像处理中应用了游程编码来减少对象数量和存储所需空间;二是优化了Suzuki的连通区域标记算法,解决了该算法在一次扫描的赋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标记等价信息丢失的问题,通过改变对标记连接表的赋值,实现了只需要一次扫描就能获得完整的标记等价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比传统算法运行速度更快并减少了内存占用。 相似文献
9.
三维种子填充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进了三维种子填充算法:修改了栈结构,采用区段索引表和区段表的方法存储扫描线区段信息和区段填充标志,用区段端点体素入栈代替种子体素入栈.通过设置区段填充标志,避免对已填充区段体素的重复判读,消除冗余种子体素的产生;利用相邻扫描线填充次序的连贯性消除不必要的回溯操作,并减少了回溯扫描区间.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提高了三维种子填充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图形分离算法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图形分离就是在由计算机生成的图形和自然图像合成的混合图像中将人工区域和自然区域分开,利用自适应自组织映射对彩色图像进行量化,针对每种颜色组成一个色平面;然后将色平面转换成二值图像,对其中的连通区域进行快速标记,并提取出边缘.将标记后的区域和边缘映射到原图像,定义并计算每个区域的粗糙度和边缘对比度,最终完成各个连通区域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