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14篇
  免费   4269篇
  国内免费   3019篇
电工技术   1757篇
综合类   5604篇
化学工业   19576篇
金属工艺   9464篇
机械仪表   7294篇
建筑科学   2902篇
矿业工程   1707篇
能源动力   743篇
轻工业   24246篇
水利工程   1054篇
石油天然气   3182篇
武器工业   482篇
无线电   70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8104篇
冶金工业   3087篇
原子能技术   556篇
自动化技术   1927篇
  2024年   430篇
  2023年   1707篇
  2022年   1835篇
  2021年   1866篇
  2020年   1809篇
  2019年   1861篇
  2018年   1159篇
  2017年   1618篇
  2016年   1840篇
  2015年   2094篇
  2014年   4552篇
  2013年   3403篇
  2012年   4467篇
  2011年   4509篇
  2010年   4182篇
  2009年   4818篇
  2008年   5784篇
  2007年   5155篇
  2006年   4582篇
  2005年   4789篇
  2004年   4193篇
  2003年   3696篇
  2002年   3225篇
  2001年   2987篇
  2000年   2698篇
  1999年   2287篇
  1998年   2124篇
  1997年   2029篇
  1996年   2120篇
  1995年   1998篇
  1994年   1743篇
  1993年   1542篇
  1992年   1447篇
  1991年   1331篇
  1990年   1242篇
  1989年   1227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1年   6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机械》2021,(1):124-131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简称碳纤维杆)具有质量轻、抗拉强度高和抗腐蚀性强等优点,用于深井、超深井和腐蚀性油井可大大降低能耗、提高采油效率,但是由于碳纤维杆的抗剪能力差、表面摩擦因数低,已有的碳纤维杆夹持系统提升力不足、伤杆断杆等问题突出,大大影响了碳纤维杆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解决碳纤维杆的夹持难题,开展了碳纤维杆的基础性能评价、夹持摩擦副材料开发、表面结构及介质影响配套夹持系统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优选了碳纤维杆的夹持摩擦副材料和夹持表面结构形式,提高了对碳纤维杆夹持的提升力和可靠性;结合碳纤维杆作业机注入头夹持系统非对称运动的特性,优化了夹持块的结构,并对夹持块切入角部位采用软合金材料,解决了碳纤维杆夹持时存在的错位夹持块弯折咬杆和注入头运转时的切入角磕碰伤杆问题。配套作业机注入头形成的碳纤维杆无损伤夹持技术,为碳纤维杆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PET材料不具备抗菌、不耐洗等问题,以煎煮法为基础,以草珊瑚、艾叶和薄荷为原料,制备含植物活性成分的溶液,其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以溶胶-凝胶法为多孔材料制备方法,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有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乙醇和乙醚为助溶剂,在水-乙醇-乙醚体系中合成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与提取液混合制备含植物活性成分的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最后以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与普通的聚酯切片用熔融纺丝工艺进行造粒、纺丝,得到具有抗菌、杀菌和耐洗的多功能涤纶纤维.通过SEM微观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抗菌试验、耐洗性测试,对上述制备的多功能涤纶纤维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模板剂总浓度为0.029 mol·L-1、V醇:V醚=20:20、两种表面活性剂比为4:1时,得到的多孔SiO2微球排列规整;当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掺量(质量分数)在0.5%~1%时,通过熔融共混纺丝得到的新型多功能涤纶纤维力学性能表现最优;当多孔二氧化硅分子巢掺量(质量分数)在1%时,得到的新型多功能涤纶纤维的抗菌性能达到87.9%.而二氧化硅分子巢掺量越高,纤维材料越耐洗.以上结果说明本试验制备涤纶纤维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
4.
面丝采用33.3 tex/576 F DTY(300 D/576 F DTY)再生丝,圆孔,S+Z捻,底丝采用原生丝16.7 tex/288 F DTY (150 D/288 F DTY),在大圆机上织成不同比例(再生/原生75/25、50/50、25/75)的羊羔绒坯布。采用胶印工艺增加了面料的立体花型效果。介绍了原料选择和编织、后整理工序的技术特点,并对面料进行性能测试,分析不同再生比例面料的工艺特点。所制面料既符合环保理念,又具有清晰、立体、层次感强的花型效果,同时柔软、蓬松、保暖,可广泛应用于家居用服装和毯子面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人工测试方法过程繁琐、耗时长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自动检测仪,并将此自动检测仪与人工检测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检测仪测试比人工测试效率高,数据稳定,操作方便快捷。认为:自动检测仪精度达到设计要求,可实现纱线线密度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6.
选取12种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机织物面料,分别采用织物触感测试仪进行柔软度、光滑度和冷暖感指数测试,同时开展人员评分,换算得到主观评价指数。通过数据对比,分别分析了两种评价方式所得结果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仪器测试的客观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后续进行织物触感特性评价方法标准化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提取的苏木素对黏胶织物进行染色,探讨苏木素对黏胶织物染色的可行性。测试表明,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液质量分数4%,染液pH值=5,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染色后,织物的力学性能略有下降,折皱回复性能略有上升,织物的服用性能未受影响,且耐洗色牢度良好。认为:利用苏木素对黏胶织物进行染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张敏  陆咏诤  彭嘉  文静 《光学仪器》2022,44(3):37-43
超构表面因其体积轻薄易于集成化,有望在某些特定场合取代传统透镜实现多功能光学器件。超构表面的光束偏转角随波长的增加而增大,与传统折射透镜相比产生相反的色散,这种色散又被称为“异常色散”或“负色散”。理论上利用超构表面的负色散和传统折射光学器件的正色散相抵消,可以完全矫正光学系统的色差。由此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刻胶材料,由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型超构表面作为第一透镜,传统球面透镜作为第二透镜的消色差超构表面复合透镜,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DTD Solutions探索了该透镜在780~980 nm波段的聚焦性能,证明了消色差光刻胶超构表面复合透镜优异的消色差效果。相对传统的消色差超构表面通过相位补偿来消色差的方法,这种消色差设计简单且高效,为特定波段内的消色差成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复合纱线线密度对织物凉爽性能的影响,将线密度为7.4和9.8 tex涤纶分别与线密度为7.8 tex锦纶反向加捻、并线后作为纬纱,以8.3 tex涤纶/竹浆纤维50/50混纺纱作经纱,设计平纹、二上一下斜纹和透孔组织织物.测试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热湿舒适性能及织物干、湿态升温曲线,并采用凉爽温度指数对织物的综合凉爽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设计织物的瞬间接触凉感均高于标准,且平纹织物最好,纬纱粗细对瞬间接触凉感影响不显著;透孔织物透气性最好,且在人体出汗的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导湿散热性能.平纹织物凉爽温度指数最高,最大凉爽温度为2.8℃,综合凉爽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