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3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43篇 |
化学工业 | 674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11篇 |
轻工业 | 29篇 |
石油天然气 | 94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7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SPAN)在二甲亚砜(DMSO)溶剂中溶解度变化情况推断,Mn^3+引发下,淀粉与丙烯腈接枝共聚反应生成的SPAN分子中存在有交联键,且这种交联键是由接枝共聚反应过程中共聚物自由基偶合反应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丙烯腈接枝交联淀粉的制备,并重点对其吸附铬(Ⅵ)离子进行实验研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吸附工艺:吸附剂用量为6 g,吸附时间35 min,吸附温度40℃,此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丙烯腈接枝交联淀粉对铬(Ⅵ)离子的最大吸附率为88.94%。 相似文献
3.
以自由细胞的酶作为催化剂,研究了菌体稀释倍数、丙烯腈浓度、温度、pH值、菌悬液用量和丙烯酰胺浓度对腈水合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丙烯腈浓度和丙烯酰胺浓度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反应温度在28℃时酶活性达到最大为4091U/mL茵液,丙烯腈浓度采用40g/L.当反应体系中丙烯酰胺浓度为40%时,其酶活只有丙烯酰胺浓度为5%时酶活的39.2%.对不同反应温度下酶活的研究,得出腈水合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为40.291kJ·mol^-1. 相似文献
4.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腈纶织物中的丙烯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了腈纶织物丙烯腈的提取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柱子、流动相以及检测波长,建立了腈纶织物中丙烯腈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以水为溶剂,经超声提取;以V(水)∶V(乙腈)=5∶95为流动相,通过Phenomenex?Luna NH2(1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分离;以210 nm为紫外检测波长,采用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丙烯腈在0.1~10.0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LOD为0.1 mg/kg,定量检出限LOQ为0.5 mg/kg.该方法回收率为93.0%~100.8%,RSD为4.2%~5.9%.该方法简便、快速,能满足腈纶织物中丙烯腈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根据控制共聚物纽成的计算方法,合成了组成均匀的端羟基丁二烯与丙烯腈液体共聚物(简称丁腈羟)。并观察(用NMR))和计算了该液体聚合物的序列分布,测定了粘合强度。 相似文献
7.
活化CaCO3填充PVC/P—65共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硬脂酸活化处理过的轻质CaCO_3填充PVC/P-65(一种具有包藏结构的粉末丁腈橡胶)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显示:活化CaCO_3有明显的补强作用,综合考虑20份为其最佳加入量;含有活化CaCO_3的PVC/P-65体系流动性较好,可能是因为外覆硬脂酸的CaCO_3在熔化时受硬脂酸的影响而具有润滑作用。 相似文献
8.
静电纺射流在溶液浓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下鞭动不稳定性较小,而且会以电势梯度最大方向为轴发生高速旋转,基于该基本原理,借助于常规平面铝板作为接收装置,获得了高度定向排列的微/纳米纤维集合体。为了将该定向排列微/纳米纤维束作为原丝通过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制备微/纳米炭纤维,研究了湿热牵伸处理对定向排列微/纳米纤维结晶度和力学性能的... 相似文献
9.
10.
A new polymeric adsorbent bearing both hydrophilic groups providing swelling in water and amidoxime groups for chelating with uranyl ions (UO22+),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ts adsorptive ability for recovering uranium from aqueous media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polymers obtained by irradiating the solution of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in acrylonitrile (AN) are defined as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s) and the adsorbent has been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amidoximation reaction to the IPNs with a conversion ratio of ∼ 60%. Kinetics of the conversion reaction of the cyano (CN) group to the amidoxime (HONCNH2) group has been studied by reacting with hydroxylamine (NH2OH) solution at a molar ratio of NH2OH/CN = 1.25 in aqueous media at thre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0, 40, and 50°C, for 3–4 days. The degree of amidoximation ratio was determined by UO22+ ion adsorption and FTIR spectrometry and the UO22+ ion adsorption values were found by both UV and gamma spectrometry and also by gravimetry. It was found that the polymeric adsorbent has a very high adsorption ability for uranium and quite a good stability in aqueous media. © 1997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66: 2475–2480, 199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