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西南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成因机理
引用本文:祝海华,钟大康,姚泾利,牛小兵,梁晓伟,赵岳.鄂尔多斯西南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成因机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5).
作者姓名:祝海华  钟大康  姚泾利  牛小兵  梁晓伟  赵岳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B201104)
摘    要:为了解致密油储层的微观特征及成因机理,通过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岩心物性等资料,详细分析了陇东地区长7段砂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认为长7段致密油砂岩成岩作用与常规储层具一定差异,整体上储层物性是大地构造背景、沉积条件、岩石学特征、埋藏过程及成岩作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主要为细砂-粉砂级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10.1%,平均渗透率0.18mD.成岩特征表现为早期快速埋藏,压实强烈,但由于紧邻主力烃源岩,后期仍具有一定的溶蚀作用,溶孔是主要孔隙类型之一.对物性影响最大的胶结作用为伊利石、铁方解石和铁白云岩胶结,其中伊利石主要形成于早期沉积,云母水化,中后期黑云母蚀变、蒙脱石转化,杂基蚀变及长石溶蚀和钠长石化等,含铁碳酸盐大量出现于有机酸溶蚀之后,是中晚期孔隙继续损失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油储层  成岩作用  成因机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