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钦州湾7种经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分析与安全评价
引用本文:戴梓茹,郭伟,张晨晓,王培,黄镁,李晨曦.钦州湾7种经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分析与安全评价[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12).
作者姓名:戴梓茹  郭伟  张晨晓  王培  黄镁  李晨曦
作者单位: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钦州学院食品工程学院;钦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摘    要:采用小鼠生物检测法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别对采自钦州湾的7种典型经济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组成成分与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参考我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订的贝类安全食用标准(400 MU/100 g或80μg/100 g STX_(eq))评价其食用安全性。结果如下,小鼠生物法分析表明小鼠在观察15 min内均不死亡,说明7种贝类中PSTs含量均小于400 MU/100 g或者不含有毒素;进一步对贝类样品进行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表明7种贝类中可检测到麻痹性贝类毒素,毒素组成成分以高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毒素为主如膝沟藻毒素4(gonyautoxin,GTX4)、膝沟藻毒素1(gonyautoxin,GTX1)、新石房哈毒素(neosaxitoxin,NEO)和石房蛤毒素(saxitxin,STX),其中异毛蚶中有最大毒素含量/毒性值,分别为0.27 nmol/g或13.1μg/100 g STX_(eq),低于安全标准80μg/100 g STX_(eq)。研究中有6种贝类可检测到毒素成分,检出率为86%。这说明,在钦州湾所采集的7种贝类中,尽管毒素含量低于食用安全标准规定的阈值,但多种贝类中仍可检测到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因此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强该地区经济型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以防中毒事件的发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研究与开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研究与开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