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摘    要:由于前人对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系统研究较少,其沉积格局及演化规律尚不明朗。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华北地区上三叠统整体发育特征,将其划分为卡尼阶和诺利—瑞替阶共2个等时地层单元,并以优势相法分别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晚三叠世华北地区整体上东高西低,地层东薄西厚,以陆相沉积为主。主要沉积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和南华北地区,前者为开阔的内陆坳陷湖盆,岩相北粗南细,厚度北薄南厚,沉积中心偏南,上三叠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后者由一系列小型湖盆组成,沉积中心位于西北部,以济源地区上三叠统最为发育,其他地区仅为零星分布,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上三叠统油气资源匮乏。通过对华北地区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明确了盆地演化、沉积体系、烃源岩、储集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要存在自生自储、上生下储和下生上储等3种生储盖组合类型,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盐定三角洲、环县三角洲、甜水堡三角洲和环县—甘泉地区以及济源盆地为其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