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胞外代谢轮廓分析
作者姓名:李玉冬  吴清平  张菊梅  韦献虎  张友雄  郭伟鹏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1.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1.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50)(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公共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031003, 31371780);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2011A011303001)
摘    要:寻找常见食源性致病菌间特征性代谢产物,是研发食品安全快速高效监控技术的基础。本文直接利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发酵液冻干,经硅烷化试剂衍生,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同时进行NIST11谱图库检索并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热图和主成分(PCA)分析。研究发现,发酵液中有大量有机酸、醇类和胺类等物质产生,且菌种间各代谢产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显著;同时各菌间含有丰富的特有代谢产物,其中部分特有代谢产物在其他菌株中未见报道。通过热图和PCA分析各菌株胞外代谢轮廓可知,24 h时各菌株间能够明显区分,同时去除糖类和氨基酸后,PCA区分鉴定效果明显提高,尤其在24 h时最好。研究表明,胞外代谢轮廓分析可以用于寻找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生物标志物和菌种区分鉴定,同时部分菌种间特有的代谢产物有望成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潜在生物标志物。

关 键 词:食源性致病菌  多元分析  代谢组学  气相-质谱联用  生物标志物
收稿时间:2015-02-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食品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食品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