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引用本文:陈清华,刘池阳,王书香,李琴,王绍兰,肖红平,张凤歧.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2):196-202.
作者姓名:陈清华  刘池阳  王书香  李琴  王绍兰  肖红平  张凤歧
作者单位:陈清华(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刘池阳(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       王书香(中国石油集团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       李琴(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王绍兰(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肖红平(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张凤歧(石油大学石油资源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801)
摘    要: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可成为优质储层,塔河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可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局部构造、地层负荷与岩溶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古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几大类.古岩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沉积期、风化壳期、埋藏期、后生变化期等.从形态上可将岩溶分为溶痕、溶穴、溶隙和洞穴,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貌等因素则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缝洞系统的研究应包括3个层次,即通过露头与岩芯来研究缝洞的产状、组系、发育、成因、充填及分布;通过钻录井、测井、地震、裂缝测井等资料来识别裂缝及分布、发育规律;通过地震、测井、构造应力场模拟等对缝洞进行预测.今后,缝洞系统的研究应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方法、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寻求更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和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重点和方向.

关 键 词: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现状  展望
文章编号:0253-9985(2002)02-0196-07
修稿时间:2001年8月1日

STUDY ON CARBONATE FRACTURE-CAVITY SYSTEM--STATUS AND PROSPECTS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