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塔河地区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演化史与成因机制——来自地层沉积正演模拟的启示
作者姓名:黄渊  段太忠  樊太亮  刘彦锋  沈禄银  张文彪  李蒙  张德民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3. 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1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4010204)资助。
摘    要: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寒武系沉积体系的类型、内部结构以及沉积相分布开展了定性分析和地层沉积正演模拟研究,重现了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的演化过程,并依据定量表征的各时期沉积相展布规律,结合模拟参数分析,探讨了寒武纪碳酸盐台地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塔河地区经历了发育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沉积期陆棚、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期碳酸盐岩缓坡(初期以发育中缓坡—外缓坡的低能沉积为主,晚期以发育中缓坡的高能丘滩为主)、吾松格尔组沉积期碳酸盐弱镶边台地(台缘发育1期加积-进积型微生物礁滩)、中—晚寒武世大型进积型碳酸盐岩强镶边台地(台缘分别发育3期进积型微生物礁滩)的演化过程。塔河地区沉积体系整体呈现出的多类型、多期次、多级层序结构特征,是全球海平面变化与差异沉降共同控制的物理可容空间,以及碳酸盐沉积物生产(类型、数量、聚集能力、发育位置)和水动力搬运作用耦合的结果。东西分异的沉降作用和初始地形影响着寒武纪碳酸盐岩台地迁移趋势;沉积物类型、水动力搬运作用以及海平面振荡的共同作用导致研究区在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期形成碳酸盐岩缓坡并发生阶段分异;物理可容空间和生态可容空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区在早寒武世晚期由碳酸盐岩缓坡向弱镶边台地演化以及在中—晚寒武世形成大型进积镶边台地的关键控制因素。

关 键 词:塔里木盆地  塔河地区  寒武纪  碳酸盐岩  沉积演化  地层沉积正演模拟  
收稿时间:2021-06-01
修稿时间:2021-12-31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