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水体下采煤中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探测与分析
引用本文:高保彬,刘云鹏,潘家宇,袁恬.水体下采煤中导水裂隙带高度的探测与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Z1):3384-3390.
作者姓名:高保彬  刘云鹏  潘家宇  袁恬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助项目(WS2012B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人才培养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304502);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B2011–011)
摘    要:为准确探测出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范围,确保水体下采煤安全可靠,采用传统经验公式、井下封堵钻孔分段注(放)液裂隙测量系统及钻孔电视探测系统分别对工作面回采前后上覆岩层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进行理论计算、定量探测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3种方法分别得到的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范围为25.24~36.50,26.83~28.33和25.50~29.20 m。研究结果证实采用井下封堵钻孔分段注(放)液裂隙测量系统探测所得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合理可靠,不仅为四台煤矿水下开采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其它矿井导水裂隙带探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 词:采矿工程  覆岩三带  导水裂隙带  水下采煤  注水漏失量  钻孔电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