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层状颗粒柱体崩塌-堆积过程研究
作者姓名:黄波林  张全  王健  
作者单位:1. 三峡大学 防灾减灾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宜昌 443002; 2. 三峡大学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观测站,湖北 宜昌 443002; 3.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8YFC1504803) ; 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观测站( 2018KTL06)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资助( DD20190637) ; 三峡后续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专项资金( 00121 2019C C60 001) 。
摘    要:碎屑流具有高速度、冲程远、危害范围广等特点,颗粒粒径被认为是影响其运动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碎屑流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基于单面临空下不同分层堆积模式颗粒柱体的一系列崩塌运动物理试验对其崩塌-堆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层堆积模式颗粒柱体崩塌后,颗粒的堆积层序和试验前颗粒初始堆积层序保持一致;崩塌后的颗粒堆积层序和试验前颗粒初始堆积层序有关;不同粒径的颗粒相互间运动时,粒径较小的颗粒填充到大颗粒间的空隙之中,并起到润滑作用;颗粒柱体在单面临空面方向崩塌时,颗粒运动方向呈放射状,堆积平面形式是"圆形态";分别以d_7颗粒为顶层和d_(13)颗粒为顶层时,d_7颗粒最远堆积长度比d_(13)的高约6.3%;顶层颗粒(d_7颗粒)运动能力越强,则最终的堆积范围越大,底层颗粒(d_(13)颗粒)的运动能力,对整个堆积体最终堆积范围影响相对较小。上述规律可应用于层状危岩体崩塌过程及其颗粒堆积范围的研究。

关 键 词:颗粒柱体  崩塌模型试验  速度场  堆积层序  圆形态  
收稿时间:2019-04-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电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电技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