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包气带变化对入渗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张光辉 费宇红 申建梅 杨丽芝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
| |
摘 要: | 采用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降水量的入渗过程中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入渗水流在包气带内下渗过程的岩土吸水、过水(即水分通量不变、且不等于零)和脱水的不同阶段,当岩土水势的梯度分别大于、等于和小于1cmH2O/cm(厘米水柱/厘米)时,岩土含水率分别表现为增加、稳定和减少。对包气带不同埋深的岩土含水率和水势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包气带增厚对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方式都发生改变。当包气带厚度小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包气带的增厚使得岩土水分亏缺累积量增大,导致入渗速率和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减小;当包气带厚度大于潜水蒸发极限深度时,随着包气带厚度增大,入渗速率趋于稳定,无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总入渗补给量不因包气带增厚而变化,但是有限时间内地下水获取的入渗补给量趋小。这是因为入渗途径的延长导致入渗所需时间增加,以至在有限时间内包气带内过剩的入渗水分尚未充分排出补给地下水。
|
关 键 词: | 包气带增厚 潜水蒸发极限深度 入渗速率 水势 入渗补给地下水 |
文章编号: | 0559-9350(2007)05-0611-07 |
修稿时间: | 2006-07-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