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域水循环视角的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量评价方法 |
| |
作者姓名: | 杜军凯 贾仰文 李晓星 牛存稳 仇亚琴 刘佳嘉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1101,2021YFC3201105); |
| |
摘 要: | [目的]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科学评估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当前水源涵养量评价存在的不足,从流域水循环角度出发,辨识了多要素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契合黄河流域特点的水源涵养量评价目标、原则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核心的评价工具,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水源涵养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体现在汛期调蓄洪水、坦化洪水过程,在枯水期增加基流和水资源供给量;土壤的蓄水能力/调节库容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土壤层厚度、有效蓄水量成正比,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多个"蓄满—释放—再蓄满"过程;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即其水源涵养能力,与含水层厚度、储水/释水能力成正比;不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对水循环过程施加影响,进而将这种影响传递到水源上.(2)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评价,应以提升全流域水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统筹全流域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以及供水与能源安全需求;应同时考虑平水时段的"滞留"、汛期时段的"调峰"、枯水时段的"产水"三项功能.(3)黄河水源涵养区1960-2018年多年平均年度水源涵养量为205.04亿m3,其中汛期时段涵养量153.27亿m3、平水时段涵养量38.64亿m3、枯水时段涵养量13.13亿m3;从空间分布看,兰州以上片区、渭河南山支流片区和伊洛河片区水源涵养量分别占全区的55.7%、34.1%和10.2%.[结论]研究成果可谓黄河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量评价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水循环 水源涵养量评价 水源涵养区 水安全 黄河流域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