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古龙页岩油富集因素评价与生产规律研究
作者姓名:孙龙德  崔宝文  朱如凯  王瑞  冯子辉  李斌会  张婧雅  高波  王青振  曾花森  廖远慧  江航
作者单位:1. 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3.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90020,42090025);
摘    要:基于大量钻井、分析测试、模拟实验,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古龙页岩)的生烃演化、页岩油赋存状态、孔缝演化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大量试油试采资料,开展古龙页岩油富集层评价、生产特征与产量递减规律分析。研究表明:(1)古龙页岩在Ro值为1.0%~1.2%时进入大量排烃期,最大排烃效率为49.5%;中低演化阶段,页岩油的主要赋存空间从干酪根向岩石与有机孔缝转移;中高演化阶段,页岩油由吸附态向游离态转化。(2)孔隙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晶间孔缝、溶蚀孔和有机孔,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在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间形成大量晶间孔缝,有机质裂解作用形成网状孔缝。(3)游离烃含量、可动孔隙度、总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是页岩油富集层分类评价的核心指标参数,Ⅰ类层标准为S1≥6.0 mg/g,可动孔隙度大于等于3.5%,总孔隙度大于等于8.0%,脆性矿物含量大于等于50%,综合认为Q2—Q3、Q8—Q9油层最优。(4)轻质油带核心区水平井首年累产高,属于双曲递减模式,递减指数一般为0.85~0.95,首年递减率为14.5%~26.5%,单井预测可采储量(EUR...

关 键 词: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白垩系青山口组  生排烃  储集层孔隙类型  孔缝形成机制  富集层评价  产量递减规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