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背斜构造成因机制及冲击地压灾变机理研究
引用本文:顾士坦,黄瑞峰,谭云亮,李文帅,肖治民.背斜构造成因机制及冲击地压灾变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1).
作者姓名:顾士坦  黄瑞峰  谭云亮  李文帅  肖治民
作者单位:1. 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2.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4140;51204102);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
摘    要:针对背斜构造诱发冲击危险相关特点,基于材料力学及Winkler弹性地基理论,建立了背斜构造成因力学模型,导出了该模型挠度、弯矩及应变能理论解;通过UDEC数值试验,揭示了背斜轴影响下工作面煤壁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特点,研究了采动影响下支承压力峰值处盈余能量E0-Ec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背斜构造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煤体埋深、上覆岩层容重、特征系数及地基系数越小,构造力偶越大,背斜越易形成;背斜不同位置处应变能不同,构造力偶越大、抗弯刚度越小,微段dx处应变能越大;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壁前方支承压力与背斜轴高构造应力呈现出"连接-叠加-分离"现象;工作面越靠近背斜轴,支承压力峰值处盈余能量E0-Ec值越高,发生冲击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关 键 词:冲击地压  背斜构造  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支承压力  能量分布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nticline structure and its disastrous mechanism of rock burst
GU Shitan,HUANG Ruifeng,TAN Yunliang,LI Wenshuai,XIAO Zhimin.Formation mechanism of anticline structure and its disastrous mechanism of rock burst[J].Journal of Mining and Safety Engineering,2015(1).
Authors:GU Shitan  HUANG Ruifeng  TAN Yunliang  LI Wenshuai  XIAO Zhimin
Abstract:
Keywords:rock burst  anticline structure  mechan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abutment pressure  energy distribu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