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后脱贫时代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特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引用本文:邱宁,张天洁,姜宇逍,王宇,韩欣宇.后脱贫时代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特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新建筑,2023(5):152-157.
作者姓名:邱宁  张天洁  姜宇逍  王宇  韩欣宇
作者单位:1.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 山东建筑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院;3.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4.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2YJAZH10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ZR2023QE242);;2022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重点课题(JNSK22B50);;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L2022Z06170174);
摘    要:高质量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维护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在后脱贫时代实现“造血式”脱贫的重要一环。以天津市为例,基于对残疾人多维贫困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测度,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街道尺度下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残疾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多维贫困的空间格局不仅都呈现显著的城乡二元差异,而且两者存在空间负相关性与明显耦合特征,以中心城区和乡村地区核心街道为中心,分别向外圈层递减和递增。最后,据此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差异化提升路径与策略。

关 键 词:残疾人  基本公共服务  设施可达性  多维贫困  耦合协调模型  天津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