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桦甸盆地古近纪充填特征及对油页岩成矿的影响
作者姓名:孙平昌  刘招君  孟庆涛  柳蓉  贾建亮  胡晓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2076);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200903035)
摘    要: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桦甸盆地西部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简称层序),在层序格架中油页岩主要发育在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结合本区的构造演化特征,盆地初始沉降阶段和末期快速充填萎缩阶段,湖泊水体整体较浅,主要发育冲积扇、持续性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暗色泥岩厚度和规模较小;最大沉降阶段,水体较深且稳定,盆地东北部边缘发育间断性扇三角洲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暗色泥岩厚度和规模达到最大,在本阶段沉积多层高品质的油页岩。根据油页岩段砂地比、沉积相、油页岩厚度及油页岩含油率展布特征,发现油页岩品质最好且厚度最大的地区并非为水体最深且砂体沉积较少的区域,而是靠近盆地边缘扇三角洲沉积间断的深水区,在垂向上和扇三角洲前缘交互出现有助于陆相营养元素进入水中,形成高湖泊生产力。半深湖沉积时期,深水的还原环境为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提供绝佳的场所,易于形成高品质油页岩。

关 键 词:桦甸盆地  古近纪  油页岩  成矿规律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
收稿时间:2010-10-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煤炭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煤炭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