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声表面波器件的历史
引用本文:大卫·摩根,朱新云.声表面波器件的历史[J].压电晶体技术,2000(2):13-31.
作者姓名:大卫·摩根  朱新云
作者单位:[1]英国北安普顿NN33BG脉冲顾问所 [2]国营北京晨星无线电器材厂
摘    要:本论文对雷利波或声表面波(SAW)在及其在电子学中应用的器件的发展进行了历史的综述,声表面波最初由于脉冲压缩雷达的需要而产生、发展,从1965年起,并随着平面叉指换能器的产生而有了现实应用,传感的确定使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器件得到发展。无源SAW器件如今已无所不在。其应用包括从专业雷达、通信系统到消费领域。如:电视、寻呼机和移动电话。本论文广阔叙述了有关SAW在晶体介质中的传播研究,特别是1970年以来的研究,包括压电耦合衍射和温度效应,这使得人们发现了几种合适的材料,同时许多器件开始发展,包括脉冲压缩滤波器、带通滤波器、谐振器、振荡器、卷积器及用于展宽频谱的滤波器,在20世纪70年代,其中的许多器件在专业体系中发展确立,其中SAW带通滤波器已成为民用电视的标准元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SAW迎合了低损耗滤波器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手机。随着900MHz左右的射频要求2dB损耗的要求(后来已经实现),大量新的技术产生了。此外,为了减少频宽器件积,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以生产中频滤波器。这些器件已被大量生产。为了满足此种需要,新品种的表面滤特别是横向漏波被研究出来,此外使用这种波的材料现在已经独立于传统材料而拥有自己的位置。

关 键 词:声表面波器件  晶体介质  滤波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