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超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任丽华,代俊杰,林承焰,曹铮.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超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28(7):1020-1030.
作者姓名:任丽华  代俊杰  林承焰  曹铮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2.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58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7ZX05009-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15CX06012A)联合资助.
摘    要: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普遍发育超压,超压与源下油气成藏关系密切。根据录井、钻测井及室内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对该区青山口组超压成因、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超压主要分布在青一段、青二段,“层控”效应明显,超压层测井响应具高声波时差、低密度、低电阻率的特征;下斜坡区超压为欠压实作用与干酪根生烃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属二元成因型超压,而上斜坡区超压则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导,属单一成因型超压;单井压力剖面呈钟形,自上而下,压力系数与剩余压力均呈递增性变化;纵向上,青二段压力系数为1.2~1.65,剩余压力为2.5~9MPa,表现为低-中超压,青一段压力系数为1.5~1.85,剩余压力为4.5~11MPa,表现为中-高超压,超压极值分布在青一段;平面上,自长岭凹陷至扶新隆起带方向,随着埋深变浅,超压强度减弱,下斜坡区超压明显高于上斜坡区,剩余压力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R48井、R39井及R26-1井等井区;青山口组超压分布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这种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埋藏速率、暗色泥岩厚度及品质、超压层埋深和断层启闭性等因素控制。超压特征研究可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认识、盖层封闭性能评价等提供依据。

关 键 词:超压成因  超压分布  剩余压力  控制因素  青山口组  扶新隆起带  松辽盆地  
收稿时间:2017-05-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