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效TADF/磷光杂化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EI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张渊博,柳渊,李亚男,边浩冬,李佳睿,祝连庆.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高效TADF/磷光杂化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EI北大核心CSCD[J].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12):38-48.
作者姓名:张渊博  柳渊  李亚男  边浩冬  李佳睿  祝连庆
作者单位: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100096;2.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105039);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KM202211232015);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托举人才项目(YESS20200146)。
摘    要:发光层中载流子的平衡以及拓宽的激子分布对于制备高性能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s)至关重要。采用蓝光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分子DMAC-DPS、绿光磷光分子Ir(ppy)2(acac)和红光磷光分子RD071制备了基于激基复合物主体的TADF/磷光杂化WOLEDs。在发光层中引入TCTA:DPEPO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不仅平衡了电荷和空穴传输,拓宽了激子复合区,并构建蓝-绿-红发光层之间级联式激子能量传递,有效提升了激子利用率,降低了器件的效率滚降。通过调控发光层中载流子平衡及激子分布,白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CE)、功率效率(PE)和外量子效率(EQE)分别为37.1 cd·A^(−1)、36.4 lm·W^(−1)和17.5%,并且在1000 cd·m^(−2)亮度下依旧保持在26.6 cd·A^(−1)、18.2 lm·W^(−1)和12.3%,对应色坐标(CIE)和显色指数(CRI)分别为(0.451,0.428)和88。值得注意的是,在1000~5000 cd·m^(−2)亮度范围内,CIE变化仅为(0.006,0.004),表现出优异的色稳定性。同时,通过单极性主体和双极性主体的对比,阐明了双极性主体中载流子复合及激子能量传递机制。最终,通过器件传输层的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器件的工作电压,提升了载流子平衡性,器件EQE及PE分别提升至19.3%和52.6 lm·W^(−1),并保持了高的显色指数(CRI=90)及良好的色稳定性。

关 键 词:有机发光二极管  激基复合物主体  载流子传输  激子复合区  能量传递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