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细胞壁缺失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刘雪飞,吴思楠,李秀霞,谢晶,牟伟丽,郭晓华,李学鹏,励建荣.细胞壁缺失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21,21(5):23-30.
作者姓名:刘雪飞  吴思楠  李秀霞  谢晶  牟伟丽  郭晓华  李学鹏  励建荣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生食水产品加工储运过程中生物性危害防控技术与示范”(2019YFD0901702)
摘    要: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该菌的抗药性问题逐渐凸显,急需开发安全、有效、具有新作用位点的抑菌剂。本文以细胞壁为潜在靶点,采用肉桂醇作为抑菌剂研究细胞壁缺失对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测定去壁菌体在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细胞膜完整性、内膜通透性和外膜蛋白竞争试验中的变化,探寻肉桂醇作用于菌体的部位和抑制方式,并通过药敏试验验证获得的去壁细胞。结果表明:细胞壁缺失使肉桂醇对副溶血性弧菌的MIC降低为未处理组的1/8。肉桂醇对不同状态的副溶血性弧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造成细胞膜损伤,引起胞内特征大分子外漏。硫酸粘杆菌素和去壁处理能够使肉桂醇失去作用靶点。外膜蛋白竞争试验进一步证实,肉桂醇能与外膜蛋白产生相互作用。去壁处理使原本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失去药效,表明去壁操作无误。结论:肉桂醇可以作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细胞膜和外膜,可能与外膜蛋白发生靶向结合。外膜是小分子进入阴性菌的第1道屏障,可作为抑菌剂开发的新靶点。

关 键 词:副溶血性弧菌  肉桂醇  细胞壁  生物学特性  作用靶点

Effects of Cell Wall Deletion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食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食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