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
| |
引用本文: | 杨斌虎, 刘小洪, 罗静兰, 魏新善, 姚泾利, 刘新社, 侯云东, 王怀厂.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J].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4): 333-339. doi: 10.11781/sysydz200804333 |
| |
作者姓名: | 杨斌虎 刘小洪 罗静兰 魏新善 姚泾利 刘新社 侯云东 王怀厂 |
| |
作者单位: | 1.西北大学,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69;;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陕西, 延安, 716000;;3. 西南石油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成都, 61050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安, 71002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 |
摘 要: | 分析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毛管压力分析以及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碎屑颗粒粒度、砂岩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的差异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区目的层可划分出9种成岩相带,主要以优质储层与非优质储层的组合形式出现。位于致密相之间的石英加大胶结混合孔隙相、自生高岭石胶结晶间孔相以及粘土杂基混合充填溶蚀相,是发育优质储层的良好成岩相带。微裂缝的发育以及溶解作用的发生,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
|
关 键 词: | 成岩作用 成岩相 优质储层 苏里格气田东部 鄂尔多斯盆地 |
收稿时间: | 2007-08-20 |
修稿时间: | 2008-06-13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