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降水为基础的淮北浅埋区涝渍分析与评价 |
| |
作者姓名: | 黄爱明 顾南 胡永胜 闫浩芳 杜明成 王国庆 |
| |
作者单位: |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安徽 蚌埠 233000;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江苏大学 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镇江212013;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30863,51879162);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20nkzd01) |
| |
摘 要: | 淮北平原涝渍灾害严重,研究淮北浅埋区的地下水埋深对降水的响应规律及涝渍评价方法,对科学规划区域排涝减灾及农作物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五道沟实验站32年的日降水、地下水埋深及土壤水分数据,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五道沟实验站降水、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作物和不同雨强的降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利用正距平法和Z指数法对五道沟实验站涝情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北浅埋区的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作物生长前期需水少,降水补给量决定了地下水水位的增长幅度,后期需水量过大,地下水水位会持续下降;地下水埋深在年内呈现双峰变化,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埋深对一定范围内的降水具有弹性;对比不同雨强下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发现,随着雨强的增大,地下水水位的响应时间逐渐减小;两种方法均能较好评价淮北浅埋区的涝渍情况,但长期无降水、地下水位过低时会高估受涝渍灾害的严重性,且Z指数法高估程度更明显。
|
关 键 词: | 淮北平原 降水 地下水埋深特征 涝渍分析 作物 |
收稿时间: | 2021-03-1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