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 基础》介绍:(GB/T1800.1—1997,GB/T1800.2.3—1998)
引用本文:李晓沛.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 基础》介绍:(GB/T1800.1—1997,GB/T1800.2.3—1998)[J].中国标准化,1998(8):4-6,11.
作者姓名:李晓沛
作者单位:全国公差与配合标委会秘书处
摘    要:一、概述 现代化的机械工业,要求机器零件具有互换性,以便在装配时不经选择和修配,就能达到预期的配合性能,从而有利于机械工业广泛地组织协作,进行高效率的专业化生产.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零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是要求在某一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相互结合的零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极限"用于协调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零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国家标准  极限  配合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