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低能斜入射离子束诱导单晶硅纳米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
引用本文:陈智利,刘卫国.低能斜入射离子束诱导单晶硅纳米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3,33(8).
作者姓名:陈智利  刘卫国
作者单位: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西安 710064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 西安 710064;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西安 71003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高新区发展引导专顶,欧盟第七科技框架玛丽居里计划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
摘    要:为了研究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对单晶Si(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束能量为1000 eV、束流密度为265μA·cm-2、刻蚀时间为30min时,离子束入射角度从0°增加到30°,样品表面出现条纹状结构.入射角度在0°~15°,随着角度增加,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条纹周期减小,光学透过率提高;而在15°~ 30°范围内,随着角度增加,粗糙度开始减小,条纹周期增大,同时光学透过率降低.继续增加入射角度,条纹状结构逐渐消失,入射角度到45°时,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达到最小值;增加入射角度到55°,样品表面出现自组织点状结构,表面粗糙度急剧增大,光学透过率随着角度增加开始增加;继续增加离子束入射角度到80°,表面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继续增加,样品表面呈现出均匀有序的自组织柱状结构;此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又开始减小,光学透过率降低.自组织条纹结构到柱状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关 键 词: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织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光学透过率

Micro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rystalline Si Surfaces Modified by Low Energy Ion Beam Erosion
Abstract:
Keywords:Low energy ion beam erosion  Self-organizing nano-structure  Surface topography  RMS  Optical transmittanc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