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数字岩心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
引用本文:汪新光,郇金来,彭小东,张冲,袁雯,王寅.基于数字岩心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2,29(6):22-30.
作者姓名:汪新光  郇金来  彭小东  张冲  袁雯  王寅
作者单位: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2.科吉思石油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24-005),中海油重大科技项目“南海西部高温高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及勘探新领域研究”(CNOOC-KJ135ZDXM38ZJ02)。
摘    要: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孔隙空间展布和渗流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以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高温高压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三维高精度Micro-CT扫描、纳米级电镜扫描等图像分析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展布规律进行定量表征,建立基于数字岩心的双尺度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并基于双尺度孔隙耦合渗流模拟方法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乐东10区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种尺度范围的孔隙,孔隙半径分别为0.070~3,3~40,40~300 μm;②在以长石溶孔、岩屑粒间孔为主的微孔隙尺度下,孔隙与喉道半径差异较小,渗流空间以微孔隙和喉道构成,表现为小孔小喉渗流模式,在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水相渗透率下降快;③在由较大粒间溶孔、铸模孔与次级尺度孔隙共同组成的双尺度孔隙结构模型中,呈大孔小喉渗流模式,水相渗透率下降较缓。

关 键 词:高温高压  致密砂岩  数字岩心  孔隙结构模型  渗流机理

Flow mechanism and pore structures of tight sandstone based on digital core analysis
WANG Xinguang,HUAN Jinlai,PENG Xiaodong,ZHANG Chong,YUAN Wen,WANG Yin.Flow mechanism and pore structures of tight sandstone based on digital core analysis[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22,29(6):22-30.
Authors:WANG Xinguang  HUAN Jinlai  PENG Xiaodong  ZHANG Chong  YUAN Wen  WANG Yi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