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电脉冲应力波作用下煤体微裂隙形成与发展过程
引用本文:周晓亭,秦勇,李恒乐,张永民,邱爱慈,师庆民.电脉冲应力波作用下煤体微裂隙形成与发展过程[J].煤炭科学技术,2015(2):127-130,143.
作者姓名:周晓亭  秦勇  李恒乐  张永民  邱爱慈  师庆民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U1361207)
摘    要:为解决高聚能电脉冲应力波煤储层致裂增渗新技术发展初期的诸多问题,采用电脉冲应力波加载试验与微区观测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肥煤样品微裂隙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复电脉冲应力波加载试验中,随冲击次数增多,微裂隙线密度增大,新生微裂隙的形成起源于冲击波产生的张剪性应力;煤体受力破坏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冲击4次时煤体微裂隙网络基本形成,且没有明显的煤屑产生,为最佳冲击次数。煤体微裂隙网络主要发育在镜质组条带中,新生微裂隙优先从尺寸较大的原有结构性缺陷部位开始扩展,电脉冲应力波对煤体致裂增渗的效果十分明显,煤体中存在的原有结构缺陷是煤体微裂隙萌生的主要部位;煤岩条带类型及其组合方式,是制订煤储层增渗改造措施应考虑的重要地质因素。

关 键 词:煤储层  电脉冲  冲击载荷  微裂隙  煤岩显微组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