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
引用本文:张庆国,鲍志东,宋新民,孙继武.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单砂体划分及成因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2):157-163.
作者姓名:张庆国  鲍志东  宋新民  孙继武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测井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攻关项目
摘    要:油田注水开发中后期,储集层单砂体的三维空间展布及相互间连通关系成为研究重点.应用岩心、录井及密井网测井资料,综合层序地层分析及储集层层次分析,把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划分为4个砂层组、13个小层,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以及9种沉积微相、7种单一成因砂体.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顶面拉平的小层对比技术和测井曲线特征变化,提出了复合河道的4种叠加模式,在垂向上和平面上进一步对单体河道边界进行了识别.分析表明,单体河道砂体平均宽度150~500 m,平均厚度3~7 m,平均宽厚比为40~120.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宽度和厚度较大的复合河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及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图6表2参25

关 键 词:扶余油层  单砂体  成因  层次划分  复合河道  剩余油分析  扶余油田  扶余油层  储集层  单砂体  划分  分析表  layer  sand  single  origin  division  Hierarchical  剩余油挖潜  储集体  油气富集  构成  平均宽度  叠加模式  切割  下分支
文章编号:1000-0747(2008)02-0157-07
修稿时间:2007年3月30日

Hierarchical division and origin of single sand bodies in Fuyu oil layer, Fuyu Oilfield
ZHANG Qing-guo,BAO Zhi-dong,SONG Xin-min,SUN Ji-wu.Hierarchical division and origin of single sand bodies in Fuyu oil layer, Fuyu Oilfield[J].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08,35(2):157-163.
Authors:ZHANG Qing-guo  BAO Zhi-dong  SONG Xin-min  SUN Ji-wu
Affiliatio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PetroChina, Beijing 100083, China;Well-logging Company, Jilin PetroGroup, Songyuan 138000,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勘探与开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勘探与开发》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