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连轧管前后“竹节”形成工艺实质的探讨
引用本文:卢于逑,吴昕.连轧管前后“竹节”形成工艺实质的探讨[J].钢铁,1983(6).
作者姓名:卢于逑  吴昕
作者单位:北京钢铁学院,北京钢铁学院
摘    要:本文从全浮动芯棒连轧管的工艺特点出发,探讨连轧管前后段尺寸增大的原因。模拟实验说明:轧制中由于芯棒速度的变化,引起了芯棒与轧件接触区摩擦力的变化,机架间推力的变化和机架弹跳值的变化,这三者均引起轧件变形的变化。文中分析了变形变化量在机列上的分布特点,即:在K机架轧制时轧件的截面积增大量最大,在远离K截面的机架上轧件截面积增大量较小(或截面减小)。在稳定轧制阶段,K截面稳定在一定位置,因此轧件的各个截面经历增大或减小的机会和程度相同,轧后钢管中段尺寸均一。而在咬钢和抛钢的不稳定轧制阶段,随着K截面的前移运动,头尾管段有较多的机会处于K截面附近轧制,而有较少的机会处于远离K截面的机架轧制,因此轧后钢管截面尺寸较中段大,形成了前、后“竹节”。本文对“竹节”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新的看法,从而可以为“竹节”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