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宏细观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姓名:薛汇林  陈明亮  唐志波  范刚  周家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 成都,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 成都,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四川 成都;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项目(2020JDTD0006);重大工程技术应用项目(20H0290)
摘    要: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区别于天然砂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在结合现有规范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将机制砂中石粉纳入胶凝体系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系统开展了两种岩性(石灰岩、花岗岩)石粉及其在不同含量条件下的室内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深入分析了石粉对混凝土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按照本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以石粉替代机制砂的情况下,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微观机理分析表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大多是惰性的,仅微量石灰岩石粉存在有限的化学活性,促进早期水泥水合作用,进而加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的发展。机制砂中的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发挥物理填充作用,其含量保持在16%~19%时,能发挥良好的微集料填充效应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超过该范围则导致稀释效应降低混凝土力学性能。在石粉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试样的整体微观结构相较于石灰岩石粉组更为致密,从而导致花岗岩石粉组的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强于石灰岩石粉组。相比于同类研究,本研究获得的最优石粉含量处于较高范围,可为高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机制砂石骨料制作过程中的石粉含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混凝土  机制砂  石粉  力学性能  宏细观机制
收稿时间:2022-05-18
修稿时间:2022-06-24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