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冲积扇储层窜流通道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作者姓名:冯文杰  吴胜和  许长福  夏钦禹  伍顺伟  黄梅  景亚菲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2116)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30-005-02,2011ZX05009-003)资助。
摘    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发育典型的干旱冲积扇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窜流通道,并控制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从冲积扇储层构型解剖入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现代沉积等资料建立了冲积扇储层构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静态数据分析研究区窜流通道的类型和分布样式,冲积扇储层内部发育有别于其他碎屑岩储层的窜流通道类型,根据窜流通道的物性特征可分为大孔高渗通道和相对低渗通道2类。不同沉积相带内部发育不同成因的窜流通道:扇根内带为流沟系统,扇根外带为片流朵体骨架,扇中为高能水道。不同类型窜流通道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流沟分布于单期槽流砾石体的上部,流沟之间相互交叉汇合形成"树状"组合,剩余油分布于槽流砾石体未被流沟切割的部位;片流朵体骨架在片流带内孔、渗性能最好,在三维空间内呈"发束状"发散,剩余油分布于单一片流朵体侧缘和上部;扇中高能水道为高孔、高渗的宽带状储集体,单一水道切割叠置频繁,剩余油富集在物性较差、规模较小的低能水道内;扇缘储层构型样式单一,径流水道规模小且多孤立分布,剩余油主要受控于开发井网与措施的完善程度。

关 键 词:冲积扇储层  储层构型模式  窜流通道  大孔道  相对低渗通道  剩余油  
收稿时间:2014-11-19
修稿时间:2015-03-2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