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吸附量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程芸 朱荣耀 冯杰 王新鸽 张红杰 张文晖 陈顺辉 |
| |
作者单位: | 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1.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2.河南卷烟工业烟草薄片有限公司,河南许昌,461100 |
| |
基金项目: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JCZDJC37700);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057158)。 |
| |
摘 要: | 废纸碎浆过程中由于水性油墨颗粒亲水性好、颗粒尺寸小等特点,很容易在与纤维分离后又重新吸附到纤维上,影响纸浆的光学性能。本研究针对水性油墨颗粒的特点,从温度、水性油墨颗粒浓度、油墨与纤维接触时间等方面利用模型对其吸附过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性油墨颗粒浓度的升高,其在纤维上的吸附量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水性油墨颗粒浓度为0. 4 g/L时,纤维对其吸附量接近最大值;温度的适当升高有利于降低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水性油墨颗粒在纤维上的吸附速度很快,5 min内接近最大吸附量。同时利用不同助剂改变水性油墨颗粒的胶体性质,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均可以增加水性油墨颗粒的表面张力,当PAC和CPAM的浓度分别为11 mg/L和5 mg/L时,水性油墨颗粒的絮聚程度最大,在纤维上的吸附量最小,此时纸浆的白度最高、有效残余油墨浓度最低。
|
关 键 词: | 水性油墨颗粒 温度 接触时间 油墨浓度 化学助剂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造纸》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造纸》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