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铁对沿线野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特征及生境适宜性评价——以京广高铁武汉乌龙泉段为例
作者姓名:殷利华  杜慧敏  余田  姚忠勇  万敏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铁沿线乡野生境干 扰与修复研究——以华中典型区段为例”(编号52278064)、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联合基金项目)黄石创新发展联合基 金(重点项目)“露天矿山硬质岩高陡边坡植被建植关键技术 研发与集成应用”(编号2023AFD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基于湖河网络八景的区域风景特色及其保护传承研 究——以长江中游为例”(编号52178038)共同资助
摘    要:高铁作为中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不可避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解析高铁对沿线生境的干扰特征,是实现沿线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途径。基于京广高铁武汉乌龙泉段乡野样本地的长期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分析高铁对沿线野生动物空间分布的影响特征,并筛选出当地陆地野生动物代表物种小麂,提取其分布点数据,利用最大熵(Max Ent)模型预测小麂生境适宜区分布,分析气候、地形、人类干扰和水源4类环境变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高铁对狗獾和黄鼬造成空间阻隔效应显著;2)小麂、白鹇、黄鼬、狗獾和貉均对高铁产生回避效应;3)代表物种小麂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核心区的中部,距离高铁的远近是影响小麂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素,且高铁对小麂生境的最大影响距离约为1 500m。根据野生动物生境区因高铁建设而受到干扰的情况,通过增加水源点、营造适宜动物生存的植被空间等措施促进其受损生境修复。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沿线受损生境的空间识别和修复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风景园林  生境干扰  高铁建设  生境修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收稿时间:2023-04-03
修稿时间:2023-07-07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园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园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