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镧系元素(Ce、Pr、Nd、Sm、Eu)掺杂NaTaO3光电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引用本文:赵旭才,晋宇恒,郭思嘉,卫来,张丽丽,雷博程.镧系元素(Ce、Pr、Nd、Sm、Eu)掺杂NaTaO3光电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23(9):1094-1101.
作者姓名:赵旭才  晋宇恒  郭思嘉  卫来  张丽丽  雷博程
作者单位:1. 伊犁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2.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2021YSBS009);
摘    要:为提高NaTaO3在可见光区的光谱响应范围,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镧系金属(Ce、Pr、Nd、Sm、Eu)掺杂NaTaO3体系,并对掺杂前后体系的晶体结构、形成能、电子结构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掺杂体系均发生了晶格畸变,导致体系键布局发生变化,使体系内的正负电荷不再重合,从而在体系内产生了局域电势差,这有效阻碍了体系内部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有利于提高NaTaO3体系的光催化能力。在形成能的计算中发现NaTa0.875Pr0.125O3的形成能最小,表明该体系最容易形成。掺杂体系的禁带宽度均减小,能级变密集。从态密度图中发现掺杂会加强原子轨道在费米能级的杂化程度,可以有效减少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光学性质中发现Ce、Pr、Eu的掺入使NaTaO3发生了红移,其中NaTa0.875Pr0.125O3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最广,该体系有望成为新型高效的光催化...

关 键 词:NaTaO3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光催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